我做儀式我存在:娜荳蘭部落的祖先觀念變遷|世界公民講座台北場(二)
發表時間: 2024-12-09 14:27
我做儀式我存在:娜荳蘭部落的祖先觀念變遷|世界公民講座台北場(二)
娜荳蘭是位於花蓮縣吉安鄉的阿美族部落,因為外來宗教、觀光文化等影響,地方的祖先觀念發生了變遷。透過梳理不一樣的儀式與生活實踐的樣貌,以認識不一樣的祖先觀念的樣貌。�本演講將分享在傳統信仰方面,分析sikawasay(祭師)的mipuhpuh(祛病式)和pakaen tu tu’as(祭祖)儀式,看見其中人、祖先與靈的互動關係,而當中祖先特質的流動與交換,維持了生者與祖先的距離,以及安撫彼此的焦慮。�同時本演講也關注多元的當代實踐,看見族人在各種行動中回應其對於祖先的想像。Malalikid(豐年祭)經歷了觀光化與世俗化的過程,祖先卻在各神靈當中脫穎而出成為儀式的核心,文化復振的背景下,族人不但將malikuda(男子集體祭舞)標題化,同時也創作新的祭歌;天主教煉靈彌撒的案例,讓我們看見族人如何在教會、國家與阿美族的脈絡中,在不同的禱告文中體現多重的祖先觀念,也在新的宗教情境裡再次認同自己的阿美族身分。最後,在「祖先經驗」的日常,族人透過多樣的實踐方式,維持與祖先的關係。
講師介紹|
陳曦 Taruh Payu,花蓮縣吉安鄉娜荳蘭阿美族,東華族群關係與文化碩班畢業,正在就讀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士班,持續進行阿美族傳統信仰與宗教變遷的田野調查。
陳曦 Taruh Payu,花蓮縣吉安鄉娜荳蘭阿美族,東華族群關係與文化碩班畢業,正在就讀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士班,持續進行阿美族傳統信仰與宗教變遷的田野調查。
舉辦時間:
2024-10-28 19:00
地區:
地點: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台北市, TPE,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