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超前部署 有效防控首波疫情

台灣整體疫情和各國比較,相對緩和,近日出現的病例多是境外輸入。截至3月16日,台灣新冠肺炎確診67人,死亡1人,境外輸入的病例數目超過本土病例。按全球確診人數由多到少的排名,台灣排在第53名。台灣到目前為止為什麼能有效防控第一波疫情?

台灣的防疫工作受到多家外國媒體的贊揚,台灣人怎麼看? 來聽幾位民眾對政府防疫的看法。

記者:“你覺得政府到目前為止你覺得做得怎麼樣?”

民眾:“我覺得滿好的,確診人數很少,跟別的國家比起來,覺得台灣相對穩定跟安全。”

記者:“你覺得台灣的疫情資訊還算公開透明嗎?”

民眾:“我覺得相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透明公開的程度是滿先進的。”

台灣警覺性高 對疫情超前部署

台灣經歷過非典的教訓,警覺性高,對新冠肺炎做出超前部署。12月31日,武漢衛健委當時說,沒有明顯人傳人和醫護感染。但是台灣已經開始針對武漢入境台灣的航班,登機檢疫。台灣防疫工作的最高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說,“我們的行動啟動得比較快、比較早,像在12月31號我們就開始做登機檢疫。1月2號我們就啟動應變中心。”

12月31日,行政院召開院級的第1次專案小組會議,啟動邊境管制,疾管署首度開記者會談武漢肺炎。1月3日起疾管署每天召開疫情通報記者會。1月5日,陳時中召開專家諮詢會議,指示“料敵從寬、御敵從嚴”。這比世界衛生組織一月六號才首度針對武漢肺炎發布新聞來得早。而且一月初台灣總統大選的選戰打得火熱,全民的注意力都在選戰,但行政部門沒有松懈。

台灣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接受自由亞洲電台的采訪時說:“面對疾病還是要謙虛,因為這是新型傳染病,所以我們就要戒慎恐懼,先期部署,從境外阻絕,建立好的追蹤制度,防止疾病進入社區。”

1月15日台灣將武漢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要求醫院及時通報,以便追蹤親密接觸者,若沒有遵守隔離規定,或散播不實消息,都要懲罰。台灣在還沒出現確診病例時,就列為法定傳染病,這個 政策也比各國早。1月20日台灣政府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

台灣嚴格限制大陸人入境 比日韓早

1月21日,台灣出現首例確診。1月22日,蔡英文總統舉行國安高層會議。1月23日小年夜,武漢封城,台灣防疫由三級提升至二級,擴大邊境管制,禁止武漢人來台。1月26日,全面禁止湖北人來台,湖北以外的大陸人來台要隔離14天,並暫緩陸生和陸客來台。這相當於全面禁止大陸人入境的措施比日本韓國都早。

在阻絕病毒的同時,政府也緊急應變口罩荒。台灣的行政院長蘇貞昌1月24日決定暫停出口N95、一般醫療及外科口罩。蘇貞昌說:“我們生產的口罩暫時停止出口。”

台灣暫停口罩出口 民眾實名制購買

1月31日政府征用台灣全部口罩工廠的一般醫療口罩及外科手術口罩。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民眾必須拿健保卡到藥局,從最初7天每人限制購買兩片,後來放寬到三片。

同時,經濟部采購60台口罩生產機器,找了台灣20多家的工具機廠商,組成“口罩國家隊”,將台灣原本每天188萬片口罩的產能,提升四倍,到日產千萬片。半年才能做到的事,25天完成。台灣躍升為全球第2大口罩產地,僅次於中國。

台灣的經濟部長沈榮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的采訪時說:“預計平均日產能可以超過1032萬片。”

一位台北市民說:“大概半小時以內就可以買到(口罩)了,一開始曾經排大概將近一小時。”

前期部署、信息公開、尊重專家、以及99%台灣人都納入健保是台灣防控疫情的關鍵。陳時中自1月23日起天天召集相關部門說明疫情,有問必答,給記者“問到飽”。有時一天不只一場記者會,即時披露大量信息,讓社會有充分討論的空間。

第二波疫情凶猛 考驗台灣防疫能量

陳時中在3月12日面對BBC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們的警覺性比較高,以往有相關成功的防疫的經驗,運用我們專家的一些在公衛或在專業醫學上的認知,提供我們寶貴的在政策上的一些選擇跟決定,還有我們強大的資訊化的力量跟健保的體系,讓台灣在這一波(疫情)裡面,到目前來講我們還算是穩住,不過未來還有很大挑戰。”

陳時中說的挑戰馬上就來臨。台灣自13日起出現的病例幾乎都是境外移入,大多有歐洲和中亞旅游史。隨著歐洲疫情爆發,第二波疫情來得又急又快,台灣這場防疫戰還沒有打完。

 

自由亞洲電台 陳美華 台北報道 責編:許書婷  申鏵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