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正酣 習近平“總統”頭銜不保?

中國官方《人民日報》連續多天在頭版刊發習近平語錄,再次引發外界有關中國重現 “造神”時代的關注。習近平的過度包裝和宣傳,也同時引發輿論批評,甚至有美國學者發文,呼吁西方媒體不要使用具有民主含義的“總統”一詞稱呼習近平。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自本月2日起,除一天空缺外,連續每天在頭版頭條的報道中以紅體粗子或套紅的形式,引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過的話或做過的批示。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40年前也曾使用類似方式刊發過毛澤東語錄,但也大多印在報眉上。
 
 
近年來,中國官媒對習近平的報道和個人宣傳密度和強度,遠超除毛澤東之外的其他幾代中共領導人。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正在上演一場新的“造神”運動。
 
北京獨立歷史學者章立凡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共產黨把王朝時期的‘君權神授’傳統打破了,把自己的領導人塑造成當代的神,把這個人說得博覽群書、無所不能、英明偉大。體制內外的人,只要是經歷過文革,都會對現狀產生‘造神運動要來了’的聯想。”
 
在新聞和言論空間越發遭受擠壓的情況下,中國媒體鮮少提及針對習近平的異議聲音。但澳大利亞資深記者麥克格雷格(Richard McGregor)發文指出,中國不少官員和學者都曾表達出對習近平個人以及執政方向的不滿,其中包括抱怨習近平壓制批評言論、宣揚個人崇拜、錯誤處理與美國的關系等。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放緩、國際社會戒備和譴責中國影響力擴張,也對習近平造成不利。
 
章立凡告訴記者:“人們本能地感到反感,不光是知識分子,體制內的人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災難,他們不願意在看到同樣的事情發生。”
 
澳大利亞《悉尼晨峰報》評論員哈爾徹(Peter Hartcher)日前就此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習近平精心塑造的無所不能以及堅不可摧的形像正遭受挑戰,中國不是一塊“巨石”,習近平也不是“神”,反抗的可能是存在的。
 
另外,美國亞洲協會旗下中美關系資深學者費希(Isaac Stone Fish)日前也呼吁西方世界,認清習近平獨裁者的面貌,並正確認識中國的政治體制。
 
費希這篇題為《不要再稱呼習近平為“總統”》的文章指出,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以及軍委主席,部分英文媒體稱呼其為“總統”,無論在字面還是政治意義上都是不正確的。
 
費希在文章中強調,這種錯誤的稱呼只會有助於習近平當局使其專制統治合法化。
 
章立凡指出,西方的政治體制與“黨國一體”的中國有著根本上的分別:
 
“按西方標准,總統是按照民主程序由選民選出來的。中國的領導人則是內定人選通過官方設定的程序而‘選’出來的。”
“造神”正酣 習近平“總統”頭銜不保?
旅美作家凌滄洲也說,西方媒體確實應該將習近平的稱謂翻譯成“總書記”(general secretary)或者“主席”(Chairman):
 
“翻譯成‘總書記’是合適的,意味著介紹了習近平權力來源的本質,也就是中國共產黨黨內。中國共產黨把持了這個國家的權力,中國憲法都寫了共產黨領導,那麼習近平的其他政治職務也是根據這個衍生出來的。”
 
凌滄洲還表示,基於中國政府善於運用“語言偽術”進行紅色宣傳,海外媒體必須謹慎對待涉及中國官方的政治用詞 :
 
“比如‘紅二代’、‘官二代’還有‘太子黨’。‘紅二代’就是偏染紅的詞彙,這裡官方用了語言偽術。‘太子黨’是民間批判色彩比較強的詞。客觀一點就是‘官二代’。”
 
記者:韓潔 責編:何平 網編:郭度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