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前的寧靜!? 北戴河會議在即 習近平不再穩如泰山?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權力是否不穩?有無遭到黨內挑戰、逼宮甚至政變的可能?即將登場的北戴河會議,成為黨國大老對這位「紅二代」出身的後生晚輩,關起門「耳提面命」的一個重要機會。外媒觀察認為,中共十九大結束後到兩會修憲完畢那段時間,「習近平穩如泰山的那種氣勢似已成為過去」。是否確實如此,很快就會有答案。
中美貿易戰重挫中國,習近平日前出訪歸來,據稱,一下車,中共便召開政治局會議。法廣(RFI) 報導稱,這次會議有個奇特的安排,把「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綁在一起。
報導提到,會議精神在於突出「六穩」,卻綁上紀律處分條例,給人一種中美商貿戰正酣,北戴河「休閒會」也來淌渾水的詭異氣氛。當局求穩,穩定壓倒一切,十九大結束後到兩會修憲完畢那段時間,習近平穩如泰山的那種氣勢似已成為過去。
這次會議的一個重點,下半年,要做好六個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這六個穩指向經濟民生,但矛頭卻是對外。
為什麼強調六個穩?新華社的會議報導提到,因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這裡面當然有指中國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但恐怕更重要的是指中美貿易戰以來引發的世界情勢的新變化,而這一新情勢又反過來作用於中國社會,引發社會預期不明,動盪因素增大。
觀察人士注意到,中美貿易戰進行到目前這一階段,如果不說「完敗」的話,至少可以說中方「嚴重受挫」,這一挫敗是在北京當局毫無先見之明的背景下造成的,比如對川普打商貿戰的決心估計不足,比如過分重視人事外交的作用,比如以為川普是孤家寡人等等。
根據法廣所獲得的消息,中共黨內一部分人認為習近平本人應負有重大責任。首先,如果不是習近平改變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戰略,中國不至於如此腹背受敵,內外交困,而習近平放棄韜光養晦,與其錯誤判斷形勢,在一片近臣營造的超級個人崇拜氣氛的熏陶下陶醉不無重大關係。
中共黨內的、或者說是體制內的不滿最近通過多種方式體現出來,傳言元老要求召開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習近平個人崇拜危害;學者許章潤要求廢除國家主席終身制,還有網路四傳的學者高善文本人不認領的《報告》,說的也是體制內人士普遍擔心的問題。要點則是:譴責習近平極為短視地將鄧小平苦心經營得來的中美關係搞壞了。
這些都不是無的放矢,加之北戴河會議在即,壓力倍增。報導指出,中共高官或退休高官北戴河「休閒]不可小覷。
海外民運人士、《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對此有精闢的分析,「名義上,黨國大老們去北戴河是去避暑休閒的,有的還會帶上家眷,這就為他們提供了大好的機會,可以串門聊天,互通聲氣,交換政見,這就使得他們有可能連起手來,採取某種共同行動,平時他們根本沒有這樣交流的機會。打電話上網都被監控,副部級三人以上聚會就要報告」。這可以說就是北戴河休閒的潛在威力,習近平不得不考慮。
法廣分析稱,這可能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這次如此嚴峻的對應「外敵」穩住內政的政治局會議,硬是與一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綁在一起。當然,習近平仍然大權在握,他不需要任何處分條例就可以處置敵手,如同他與王岐山聯手反腐一樣。
但現在的情形不同,「嗡嗡嗡的聲音太多太雜,黨內不顯身不露面的敵人太多,他們的不滿某種程度上同小圈子的社會輿論呼應,對習的威信的殺傷力自然不小」,因此,制定這樣一個「名正言順、合乎規則」的紀律處分條例,等於把不許妄議中央更加具體化到方方面面。藉此強調在黨的紀律上,政治紀律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
習近平在非洲訪問的時候,有一個紅二代出身的中國自然資源部退休官員張曉山,因在微信群發表及轉發「妄議中央、醜化黨國形象及領導人」言論,被通報為「管不住嘴、管不住手」的「政治兩面人」,違反政治紀律,似乎即是在為中共紀律處分條例應聲而出做了鋪墊。
本新聞由新頭殼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