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簽約不撤關稅 中方奉“賠”到底?

在美國不撤關稅的情況下,美中兩國簽署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方簽約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還沒回到北京,在中國管制嚴格的互聯網上,就已有網民形容他是“劉鴻章”,像當年李鴻章簽《馬關條約》般喪權辱國。第一階段協議對中國真那麼糟嗎?美國總統特朗普說,第二階段協議要立刻展開談判,但為何中國卻又釋出“以拖待變”的訊號?

音樂聲伴隨著華麗水晶吊燈照耀,劉鶴陪著特朗普走上白宮東廳舞台,4位中國高層官員15日站在台上,看著特朗普喜孜孜地講述《美中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好,包括涵蓋杜絕知識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移,以及更公平市場准入等問題。特朗普一人獨講超過半個小時,站著聽講的劉鶴,只能面無表情地聽著特朗普數落中國各種不公平貿易作為。

特朗普還點名進入中國市場時,遭遇不公平對待的美國企業,告訴他們,面對中國,膝蓋不能軟。

特朗普:“波音公司,當你想要和中國合作或賣飛機給中國時,你再也不用犧牲自己(得來不易的科技研發成果了)。美國企業,你們聽到嗎?你們再也不用割舍放棄任何東西了,‘要強硬、要強硬’!不能再讓強迫技術轉移的事情發生了。”

對中國要強勢,特朗普的堅持還表現在關稅上。

他當著劉鶴的面說了不只一次,美國對中國約3700億美元產品課征7.5%-25%的關稅,“協議簽署後繼續存在”。

另外,對特朗普競選連任有加分的,還在於中國承諾未來2年內,會向美國采購產品與服務,金額高達2000億美元。

根據第一階段協議文本,為確保 “迅速有效”履行協議,美中雙方將建立“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安排辦公室”機制。顯然特朗普政府清楚知道,中國過去在兌現承諾上的信用不佳,而這一機制確保美國能在中國違反承諾時增加關稅,中國還不能報復。

也難怪,就算中國官媒不斷高調宣稱,這是兩國“互利雙贏”的協議,還是有中國網民把劉鶴比成了“李鴻章”;更譏笑中國外交部曾說對美國打關稅戰“奉陪到底”的那股氣勢,怎麼一下變成“賠錢”的“賠”,奉“賠”到底。

秦鵬:不止血   中國經濟繼續下行

獨立中國經濟評論人士秦鵬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因為中國沒有本錢和美國撕破臉。

秦鵬:“這個條約肯定是不得不坐下來簽的,因為貿易戰現在繼續打下去的話,產業都轉移走了。中國的經濟現在也遇到非常大的麻煩。”

回顧談判歷史,劉鶴當天也不畏言地說:“過去兩年,雙方在經貿領域遇到一些困難。我們的磋商,還幾度遭遇挫折。”

最重大的挫折與轉折,就在去年4月初。劉鶴當時在中國已被關稅棒打1年的情況下,奉國家主席習近平之命訪美談判,還進白宮面見特朗普,雙方看似快達成共識;到了4月底,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還赴北京再次磋商。但5月6日凌晨,特朗普怒氣衝衝的一則推文,宣布將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上調至25%;並指責中國試圖重新談判,讓他不能接受。

關稅逼得外資出走,中國經濟下滑,這些內、外壓力下,直到去年底,北京才肯低頭。

秦鵬在沒有點名習近平的情況下說,中國內部的壓力只有一個人真有決心,才能啃得動改革硬的骨頭。

習近平身處利益集團   中國改革路曲折轉彎難

秦鵬:“要克服來自內部利益集團的抗拒,這個時候很大程度上,是考驗‘最高層的決心’。這種壓力很可能來自兩方面:一個是現有被觸動利益的利益集團,他們會有些抗拒;第二個是現有官僚集團,因為他們在過去幾年的反腐中,實際上沒有得到好處,所以,大家都有意見,也都是處於‘消極怠工’狀態。”

但他對第二階段協議的談判並不看好,就像第一階段協議的7大項目,包括知識產權、技術轉讓、農業、金融服務、彙率、擴大貿易與爭端解決,就是沒有觸及中國國營企業的“補貼”。他說,這一塊利益太大,對中國共產黨而言,是“改革亡黨、不改革亡國”的兩難抉擇。

曾在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時代,擔任白宮全國對外貿易委員會顧問的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芮恩希(William Reinsch)提醒北京,要解放思想,把外來壓力當作改革動力。

芮恩希:“我認為,美國要求中國最重要的就是,要限制中國官方使用補貼政策來支持中國本土產業,以及對國營企業的特殊優惠。因為這不只是對外資企業的歧視,這也是對中國自身民營企業的不公平對待。諷刺且讓美國沮喪的是,我們提出建議希望中國要做的,是對中國自身經濟好的事情,促進市場自由化,能帶動經濟成長,也能帶來更穩定的市場導向體系。這些,都有助於緩和中國經濟下滑。”

對中國人民及民營企業好的事情,中國該不該做?劉鶴是這麼說的:“中國已經形成了適應自身特點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中美兩國不能合作。”

在美國的壓力下,北京接下來如何給出答案?關鍵就在標榜“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的一念之差。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何平 網編:郭度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