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向松祚質疑中國GDP數字造假

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達到近三十年來季度GDP最低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向松祚公開發文,質疑這個數據嚴重高估實情,文章隨後被刪除。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五宣布,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低於預估中值6.1%,這是自1992年有記錄以來的季度GDP最低值。

向松祚隨後在微博發表題為《關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幾點感想》的文章說,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多數地區為負增長,全國稅收收入前三季度也是負增長,GDP不會增長到6%。

向松祚的說法似乎並不是空穴來風。據浙江統計信息網最新統計信息顯示,1至8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僅2.8%,而全國平均水平則出現負數,同比下降1.7%。引人關註的是北京下降14.4%、河北下降11.2%,山東下降13%,而被稱為中國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上海則下降近兩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教授俞偉雄說:“很明顯,中國的GDP沒有辦法完全反映中國經濟成長的現象。”

他引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於今年3月發表的一份報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每年被誇大約2個百分點,整體經濟規模比官方數據小了約12%。

民企慘淡就業難

向松祚認為民營企業家信心不足是經濟加速下行的關鍵原因,尤其是制造業投資急劇下降。

中國民營經濟向來是整體經濟的一大支柱,貢獻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然而隨著新一輪“公私合營”來襲,國進民退加劇,民企的紛紛倒閉為中國經濟增長蒙上一層陰影。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任教的謝田說,“為什麽企業家沒有信心?出口的問題、貿易戰的問題、產能過剩的問題,他們都看得很清楚。中共現在是政府沒錢了,尤其是最珍貴的外匯儲備迅速減少,自己國內人民幣流通也出現問題,所以中共現在開始‘殺富濟共’,搶劫私營企業。”

隨著民營企業慘淡經營、美中貿易戰加速外資撤離中國、制造業等工廠外遷到東南亞等地區,就業問題成為一大難關。

9月份,全國城鎮失業率為5.2%,逼近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的“紅線”5.5%。去年中央在部署經濟工作時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今年五月國務院再度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然而起色並不明顯。

財經媒體撰稿人葉昭告訴本台,今年8月回國考察,發現許多廣東的民營企業業績下滑劇烈、將近“腰斬”,沿海很多工廠因土地成本高、利潤低而關閉,工人找不到工作而回歸農村。他有一位搞批發業的朋友的公司曾經的年度營業額可達七八百萬,現在不得不回到工地上工作。

謝田估計,當民企大規模倒閉,除了加劇失業速度,還會帶來金融泡沫破滅和銀行壞賬的問題。

通貨膨脹豬肉貴

前三季度,中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豬肉價格上漲21.3%,鮮菜價格上漲5.1%,醫療保健上漲2.5%。

北京市民李艷調侃說,現在吃紅燒肉已經是奢侈,她周圍的人有的在考慮移民,對經濟和社會形勢比較悲觀:“你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覺得物價是貴一點。聽朋友說起來,好多公司做不下去倒閉了。”
謝田認為,現在豬肉價格、食品價格只是一個開始,如果經濟進一步惡化,通貨膨脹會進一步失控: “中國利用外匯儲備、官方控制來維持匯率,外匯儲備沒有之後就很難維持。中共濫印鈔票,幾萬億幾萬億地放水,將財富轉到權貴手中,導致老百姓被通貨膨脹困擾。”

穩中有進, 結構改革?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袁達在駁斥外媒關於中國經濟放緩的報道時說,在全球經濟總量一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中國的速度是最快的。

他強調中國經濟是穩中有進,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成長:“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只要就業擴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改善、發展質量效益逐步提高,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謝田說:“(經濟)品質不是它想上就上,中國一直講要騰籠換鳥、升級換代,但是它沒有自己的研發、技術,不可能轉到高品質發展。你光偷竊,現在偷竊的手也被川普斬斷了。”

中國將2019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6%至6.5%。

俞偉雄估計,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中國政府可能會重覆降準降息、鼓勵企業貸款等措施,但是扭轉乾坤的方式是進行經濟結構改革,可以從美中貿易談判中美方的要求開始做起。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薛小山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郭度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