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中國經濟再現“國進民退”
伴隨產業結構和全球市場變化等原因,中國經濟增速近年明顯放緩,而經濟界人士也對其未來走勢看法不一。資深中國問題學者拉迪周二在他的新書推介會上說,“國進民退”正強勢歸來,但中國經濟改革並未大勢已去。
近一陣兒,外媒似乎很少談到“中國奇跡”了,曾經以兩位數增長的中國經濟已經明顯放慢了腳步。中國地方債務問題正逐漸凸顯,而不少民營企業也因資金問題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在此之上,美國從去年起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進一步撼動了全球商品產業鏈,這讓中國出口業雪上加霜。
如今,取代“中國奇跡”的是外媒筆下的一連串地方爛尾工程、人造“鬼城”以及金融事件。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在中國改革開放元年,就發表了第一本關於中國經濟的著作。此後40年間,他記載了這個民生凋敝的國家演變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進程。而今年年初,他更發表《政府反擊:中國經濟改革是否就此結束?》的新書,進一步闡述對近期中國經濟走勢的觀察和展望。
拉迪周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論壇上指出,中國經濟下滑與政府近來的決策有直接關系:
“中國經濟下行的一大原因是,政府進一步介入了資源分配工作,越來越多的資源被注入國企。特別是與民企相比,這些國企的業績也在逐漸下滑。”
拉迪認為,2012年是中國經濟的關鍵節點。當時正值新一屆國家主席習近平就任伊始,就在這一年,民營企業貢獻了中國約七成GDP。他說,在習近平就任前的6年間,中國的公共投資被私人投資趕超。截至2011年,後者已經穩固占據了主導地位。1978年到2011年間,中國國有企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占比更是從近80%跌至26%。
但拉迪說,習近平上台以來,重新確立了國企的經濟地位,並通過政策、金融和行政等方式偏袒國企。他分析說,習近平重新吹響“國進民退”的號角,契合了這位自毛澤東以來最具權威領導人的政治目標:
“習近平認為,擁有一個龐大的國有經濟對政治控制來說非常重要。他說過很多次,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為了證明他的論點,拉迪引用了諸多中方統計數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流向民企的非金融企業貸款占比從2012年的52%銳減至2016年的11%,而流向國企的非金融企業貸款同期卻從32%攀升至83%。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投資方來看,私人投資占比在穩步增長近十年後於2016年首次下滑,而公共投資卻在同年出現明顯回升。
恐怕最令人瞠目結舌的則是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的一組統計數據了。2005年到2017年間,國資委管理的央企資產總額從約10萬億元人民幣擴張到了約54萬億元人民幣。但在此期間,這些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卻從6%跌至2.6%。也就是說,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方式,這些央企得以越做越大,但盈利能力卻越來越低。
但拉迪澄清說,國企並非毫無存在價值,而關鍵之處在於提升他們的競爭力:
“我並不是說國企全都應該消失,我認為,如果政府給國企施加更大的競爭壓力,很多國企能夠提升他們的效率,並與私企進行競爭。”
拉迪估計,國企收益惡化以及私人投資緊縮,每年削減了中國1.6%到2%的GDP。而扭轉不利局面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叫停“國進民退”。他說,如果中國能夠找回此前的市場經濟格局的話,中國經濟未來十年,將以8%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長。
他還說,中國經濟在這個關鍵時期將向何處去?就要看習近平今後的抉擇了。
記者:家傲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