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利潤嚴重下滑:中國經濟何去何從?

根據最新消息,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在2018年嚴重下滑。從去年5月到12月,工業利潤的增幅更是連續八個月下降。中國經濟這些糟糕的信號到底意味著什麼?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28日公布的數據,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6000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下降12%,其總額更低於2016年的利潤總額。所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工業企業。

美國紐約的美中科技交流協會會長謝家葉博士告訴本台,這種整體大幅下滑的趨勢體現的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它不是典型的市場經濟的結構,從內部來說,它的制度和結構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從外部來說,主要還是依靠出口,看看現在的國際形勢,中美貿易爭端,你的出口商品也會受到影響。”

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2018年,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0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而這個數據在2017年,分別是16000億,和45%。這表明,2018年全國工業企業利潤下滑主要與國有企業有關。

自由至上主義學者夏業良教授認為,國有企業的這種狀況主要和國家補貼的削減有關,

“以前都主要是政府有大量的補貼,比如說出口退稅,和出口沒關聯的,就主要是基礎設施和能源產業,比如中石油、中石化,長期依賴國家的巨額補貼,(經濟)趨緊之後,補貼減少,都有可能使得它的業績減少。”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國有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是上游行業的產品價格。2017年,由於上游產業生產物價指數(PPI)增長較快,所以當年國有企業利潤暴增。中國財經網站“金融界”發表文章指出,今年以來,生產物價指數增速下行,黑色系同比增幅下降,原油價格也大幅下跌,這些因素都使得以上游產品為主的國企大受影響,利潤嚴重下滑。

在另一方面,根據統計局的數據,雖然國有企業和私營工業企業利潤都實現增長12%左右,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利潤增長僅有2%,與其他類型企業差距巨大。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財經分析人士秦鵬認為,外資企業的狀況受中美貿易戰中的關稅措施影響較大。當關稅提高10%的時候,以出口為主的外資企業被迫降價,以保留客戶,這使其利潤大受影響。

秦鵬還認為,私營工業企業的利潤數據可能未必真實,這些企業在2018年的經營環境嚴重惡化。本台此前已有報道,2018年民營企業關閉數量陡增,民營企業利潤總額占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也嚴重下降。

對於2019年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展望,夏業良表示不樂觀,

“我的預期是大幅下降,因為我感覺,即使到了寬限期結束,中美貿易戰不會停止,甚至會升級。”

謝家葉也認同這種提法,

“不進行改革的話,是不容樂觀的,因為它有內部結構的問題,外部的問題,金融的問題,很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等這些問題出來後,中國如果再不進行改革,是很危險的。同時,還有很多的債務。”

2019年1月份,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正在回升。這雖然有利於工業企業的利潤上漲,但有觀察家指出,近期,除了美國之外,歐盟和日本的經濟走勢不良,全球經濟下滑趨勢明顯。這對拉動中國工業利潤仍然不樂觀。

(記者:王允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