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戰略法案生效 反制中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簽署了《亞洲再保證倡議法》,闡述了華盛頓對包括中、台、日、韓等國在內的區域性戰略方針。法案指出,美國會撥專款來反制中國在國際範圍內的影響力行動。

《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簡稱ARIA)開門見山地說明了它的目的,提出美國政府希望借此開創一套對印太地區長期、全面、原則性強的戰略計劃。

法案計劃在未來五年間,每年撥款15億美元以加強美國與印太地區戰略盟友間在經濟、外交、安全等領域的合作。

這項法案的通過正值美中建交和《與台灣關系法》生效40周年之際,而法案傾注了相當可觀的篇幅闡明了美國對中國和台灣的戰略目標。除此之外,該法案還梳理並重申了華盛頓與其他區域盟國間的關系,包括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澳大利亞。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表示,這部法案的簽署是為了展現美國對印太地區的重視並緩解合作伙伴的疑慮。

“中美在全球展開了一個公開對抗。如果其他國家夾在兩個巨人之間,他們選擇起來其實很困難。如果美國要讓它的盟友—尤其還有一些‘小伙伴’—放心的話,我覺得美國必須要給它們吃這顆定心丸。”

在談到美中關系時,法案提出,美國政府強烈關注北京當局對中國公民社會和宗教信仰變本加厲的打壓,以及對印太地區國際秩序的破壞。

盡管如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特朗普在元旦當天仍然互致了賀信,慶祝兩國建交40周年。特朗普在信中說,兩國關系多年來取得了巨大發展,而發展合作和建設性的美中關系是他優先考慮的事。

在這樣的基調下,法案提出,美國歡迎中國變更它目前的外交路線,能夠本著“負責任且注重結果”的態度增進美中關系。

旅美政治學者、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認為,美國對華提出的的期望反映了它對北京當局多年來各種失信行為的不滿。

“中國在中美建交後的40年來,所做的很多承諾都沒有兌現,放空話比較多。最後大家發現,中國是一個沒有信譽的國家。所以在這套法律中把這條提出來,我覺得是因為中國的確是一個信譽比較差的國家,在所有的承諾裡見不到成果。”

在台灣問題上,法案承諾,美國會持續定期對台進行軍售,並鼓勵美國高官在《台灣旅行法》的倡導下訪問台灣。法案重申,台海衝突必須獲得一套“海峽兩岸都可以接受的和平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將於周三出席《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份公開信被視為是中國政府對台灣地區最早的政策性文件,並於1979年1月1日第五次發表,提出統一中國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台灣總統蔡英文周二發表元旦公告,呼吁中國大陸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台灣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台灣總統府同日表示,《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支持更密切的台美關系,同時肯定了美國與台灣等區域伙伴交往的價值。

楊建利補充說,這套法案就中國和台灣的指導路線夯實了美中台三方的政治格局。

“從戰略上來說,美國正在非常積極地打造和中國對抗的一個新冷戰陣營,而台灣明顯是在美國反中國的陣營之中。”

另外,法案提出,鑒於印太地區的人權工作者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壓迫,美國政府會在未來五年間,每年撥款100萬美元為印太地區的“人權衛士”(human rights defenders)提供必要援助。截至去年10月,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的數據庫中列有1424名正被關押的中國政治犯。

記者:家傲 責編:何平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