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態度日漸強硬 孟晚舟可否獲保釋開庭在即

中國電訊設備巨頭華為集團副董事長兼財務負責人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已近10天 ,縱觀其變,中方態度對這一事件在本周末明顯變得更為強硬。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周六緊急召見加拿大駐華大使後,12月9日(星期日)又緊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就美方要求加拿大拘押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的華為公司負責人孟晚舟提出交涉和強烈抗議。樂玉成指出,美方所作所為嚴重侵犯中國公民的合法、正當權益,性質極其惡劣。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強烈敦促美方務必高度重視中方嚴正立場,立即采取措施糾正錯誤做法,撤銷對中國公民的逮捕令。中方將視美方行動作出進一步反應。

這是迄今為止,北京就孟晚舟被捕事件作出的最為強硬的表態。

與此同時,中國官媒也齊發聲,稱孟晚舟事件“嚴重侵犯人權”。“新華國際“發表時評《中國公民合法權益不容侵犯》;《人民日報》同樣發表社評,稱“加拿大粗暴對待孟晚舟嚴重侵犯人權”,稱加方“為虎作倀”;央廣《國際銳評》星期日也就孟晚舟被拘發出評論,稱加拿大“在這場政治綁架中充當急先鋒”。

針對北京的最新反應,美聯社的消息援引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前外交政策顧問、渥太華大學教授羅蘭德·帕利斯(Roland Paris)的話說,北京的威脅不管用,因為在民主制度下的加拿大,政府不能指揮法庭。

帕利斯在推文中說:“也許因為中國政府控制其司法系統,北京有時很難理解或相信在法治國家法院可以是獨立的。對加拿大政府施壓沒有意義。法官將作出裁決。”

而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有網友表示,加拿大這次“太過分了”,抗議“無理被捕”;也有人認為,這是西方“抑制中國在5G領域的話語權、對中國崛起的阻撓”。

不過,也並非沒有不同的聲音。有網友指出,在加拿大,三權分立,政府不可干預司法。該國總理特魯多也已經表態此案無關政治,中國官媒的這些表態不是說給加拿大的,而是說給國人聽的。還有人聯想到中國國內人權狀況,一位推特網友反問,“709隨便拿一個受害者出來都勝這個‘待遇’百倍,難道只有權貴配人權?普通中國人不是人?”

維權律師律師劉曉原在其社交媒體帳號上寫道:“《人民日報》終於弄懂了一個十分淺顯的法律常識–無罪推定原則。但中國刑辯律師在辦案中,如借用人民日報的觀點去’死磕’警方,又會是一個什麼結果呢?是否還會被律協和司法局處罰?”

微博上,《人民日報》等社評下方的評論功能均已關閉,之前微信朋友圈上可見的《美國指控華為CFO孟晚舟全文(中英文版)》 已經因為“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依舊熱傳的是《孟晚舟,其實贏了》這樣充滿“正能量”、宣揚華為“國際企業的格局和風範”的文章。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有關學者發表文章,分析華為引發美國和其盟國在擔心其國家安全方面產生惡夢的幾大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章說,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這一公開事件的背後有長期背景,其核心就是西方情報機構認為華為給全球安全帶來顯著威脅,其中包括,部分西方國家擔憂電信5G網路使用華為設備,會有被駭風險,中國公司將向美國制裁的國家輸出技術和產品,以及華為並非像它所聲稱的那樣是民營企業、與中國政府和軍方完全沒有聯系等等。

多年來,隨著華為業務快速朝國際發展以及華為疑似牽涉中共軍方的神秘背景,即使相信華為是正派經營的企業,也認為一旦中國當局強制華為必須配合政府政策,華為也不得不從。這些都使得美國等西方國家憂慮日深。目前,美國除了禁售華為手機,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8月也簽署法案,禁止美國政府人員使用華為產品。

不過,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的評論說,針對孟晚舟被捕案,西方國家擔憂電信5G網路使用華為設備,會有被駭風險,這樣的疑慮雖有其道理,但科技業界把5G世界描繪得太神,也是讓擅長5G的華為成為箭靶的一大原因。經濟學人的評論說,5G在可見的未來,網路的使用情況其實會與現在差不多, 5G要能帶來系統性的變革,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才會實現。

在孟晚舟被捕後,華為發表聲明說,“並不知曉孟女士有任何不當行為”,“公司相信,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體系會最終做出公正的結論”。

那麼美方的態度又是如何?盡管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事件被指為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對中國加碼和施壓的證據,但美國官方多次明確表明,孟晚舟一案與中美貿易談判沒有關系。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12月9日(星期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采訪時表示,華為財務負責人孟晚舟被捕事件不應影響美中貿易談判。他還說,美國不打算將90天貿易戰休兵期延長。

應美國方面要求,加拿大於12月1日逮捕了在加國轉機的孟晚舟。在12月7日的保釋聽證會上,孟又開出1,400萬加幣的天價保釋金、放棄中國及香港特區護照及願意戴上電子腳鐐等12項保釋條件。但加國檢方拒絕孟晚舟的保釋請求,認為擁有龐大財力的她有可能棄保潛逃,並要求法院尊重美國方面的要求,將孟引渡至美國。

加拿大法院將在12月10日作出裁決結果。

(責編:梒青)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