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政界:日首相訪華只會集中經濟合作

日本首相安倍從星期四開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日本首相7年來首次訪華。台灣政界和學者均認為,日本只會跟美國建立軍事同盟,跟中國只會以經濟合作為重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5號啟程訪問中國大陸,26號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高峰會。在台灣,外交部25號表示,日中預計討論政治安全,及財政金融的合作。台灣外交部樂見日中關系改善,認為有助區域和平穩定。
 
台灣日本關系協會副秘書長謝柏輝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日方可能邀請習近平出席明年6月在大阪舉行的G20會議。日中也將就朝鮮議題合作、東海形勢、東海油田開發,及中斷7年的中日艦艇互訪,交換意見。在經濟領域,日中將討論縮小或解除中國對日本食品進口管制措施等。
 
輔仁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25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說:“如果中日已經放寬核食(日本受到核泄漏影響的福島生產的食品)的管制,當然台日會有很大壓力。但開放核食是不是能根本讓台日關系升溫?我也並不樂觀,因為很現實的,如果中日關系,從現在開始到2020、2021相對友好的狀況,這段期間兩岸關系不好的話,台日關系基本上還是會受到來自於中日關系的牽制。”
 
關於台灣問題,安倍行前重申日本一貫堅持的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的立場,也就是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國政府則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於中日會否簽署第五份文件?何思慎研判這次可能不會,明年習近平訪問日本有機會成行,日本可能應北京要求強化中日關系法律基礎,台日關系的彈性空間是否因此遭緊縮?值得觀察。
 
 
 
台學者:  日、中關系把政治和經濟分開
 
 
 
何思慎分析,日本把政治和經濟分開,在安保上不會動搖美日同盟,在經濟上務實獲得中國經濟伙伴給他的經濟利益。
 
何思慎說:“安倍很有技巧,在未來一帶一路的合作,都是用所謂的第三方合作,政府只是出來拉一個平台,但是實際合作的不是兩個官方合作的對接,而是民間企業的對接,所以這方面安倍想改善中日關系,怎麼從中獲得經濟好處,不想在美日關系上有結構性的負面影響。”
 
25號在台北的一場“如何看待美國軍艦繞行台灣?”座談會上,與會者也觸及安倍訪問中國的議題。
 
前中科院院長龔家政主張,應支持前副總統呂秀蓮的倡議,即台灣應公投表達成為和平中立國:“安倍今天有三天破冰之旅,政治傾美、經貿傾陸,台灣在軍事上,我們建議是以防御為主,政治上,應該要呼吁喚起全民支持台海非戰爭化、非軍事化。讓台灣在這段時間不要被卷入到不必要的火藥庫,而這個火藥庫是一觸即發的。”
 
座談會主持人、前民進黨籍副總統呂秀蓮認為,中日建交四十周年,安倍訪問中國,從另一方面看,特朗普當選時,安倍展現很大熱誠,卻在後來的兩韓議題上被忽略,心裡不舒服。
 
呂秀蓮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對台日關系仍具信心:“我覺得安倍本身對台灣了解很多、感情很深,他應該也知道台灣的戰略價值,他應該不會調整太多,只是願意在經濟上乘虛跟中國合作。”
 
呂秀蓮提醒,北京很可能要求安倍約束台灣,蔡政府在台日關系要加把勁,不要錯過美日對台友善的歷史機遇。
 
 
 
記者:夏小華   責編:申鏵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