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國民大躍進 新車將強制安裝識別芯片
發表時間: 2018-06-15 09:35
超過2000萬攝像頭組成的“天網工程”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它的規模之大被譽為世界上最密集的視頻監控網絡。《華爾街日報》周三報道,所有在中國登記的新車從明年起將會安裝射頻識別芯片,“以維護公共安全和緩解交通壓力。”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相關記錄和不具名人士的消息報道,中國公安部正在籌備一個覆蓋全境的車輛電子識別系統。這套系統會使用射頻識別芯片(RFID)技術追蹤上路車輛。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的通信技術。它不需要在識別系統和追蹤目標之間建立任何機械或光學的接觸,所以在應用方面有移動性強、可靠度高的特點。這門技術不僅被廣泛運用到小區、博物館、大型展會等場所的門禁系統,還被運用到電子防盜標簽、產品防偽和食物溯源等商業領域。
知情人士透露,這個計劃將在下個月開始實施。直到今年年底,車主在登記新車時還可以自願選擇是否安裝這個芯片,但從2019年第一天開始,所有的新車在登記時都需要安裝該設備。
中國公安部主管方案實施,公安部下屬的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會起草與此相關的技術標准。
報道說,射頻識別芯片將被安裝在新車擋風玻璃上。車輛在通過道路上安裝的芯片識別設備時,設備會讀出諸如車牌號和車輛顏色等信息並把這些數據傳入公安部門。但與用於汽車導航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不同,射頻識別技術並不會實時顯示車輛的位置。
美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主編陳奎德認為,目前公眾還不清楚射頻識別芯片較攝像頭和衛星定位系統有什麼特殊功能,它的實際應用還需要觀望。但不論如何,這再一次讓他想起了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著作《1984》,這本書刻劃了人們在政府全天候的監控下無處遁形的悲慘世界。
“它(政府)對中國國民的監視、對個人隱私的曝光已經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而且主要是由國家政權部門來進行這種隱私的全面侵犯和對人的監控。”
目前,中國公安部門對車輛的追蹤主要是通過在重要路口等位置的監控攝像頭實現的,它們因為造價相對便宜成為了“天網工程”的主心骨。但射頻識別芯片在大霧等惡劣天氣下的識別度更高,同時它的信息識別速度也比攝像頭更快。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曾在2014年公布了該科技的草案,指出這項新科技會有效治理交通擁堵、預防汽車恐怖襲擊等社會問題。同時,射頻識別芯片應用會鼓勵中國國產芯片工業的研發。
此後,江蘇無錫和廣東深圳相繼開展了射頻識別芯片車輛應用的試點項目,這門技術首先被安裝到了當地的出租車、卡車和公務車上,由此收集的信息則被實時傳輸回了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台。
中國公安部於2004年啟動的“天網工程”在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引發了很多關於個人隱私和信息濫用方面的擔憂。批評性輿論認為,“天網工程”的首要任務是“維穩”,換言之也是北京當局維持統治的手段。強制實行車輛射頻識別技術可以被理解為人臉識別技術上的最新拓展,如此一來,在中國無論是行人、駕駛員或是使用公共交通的通勤者都會被“天網”一網打盡。
旅美中國作家、政治評論人士陳破空認為,強制在新車上安裝射頻識別芯片體現了中國高科技研發的一大目標就是全面操控社會秩序。
“因為中共的執政特點是一黨專政,重中之重是政權的安穩,所以它的所謂國之重器,不管是芯片還是其他高科技,首先用於監控人民,只有它監控了人民才會覺得安全。”
他還強調,美國政府不應該給中興通訊“起死回生”的機會,因為中國廠商進口美國高科技零部件後生產的電子設備時常為中共的維穩機器服務。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截至2017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2.17億輛,與前年相比漲幅超過11%。
記者:家傲 責編:寇天力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