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停火 官媒聲調轉向

美國宣布“擱置、暫停”對華貿易戰後,中國官方媒體聲調轉向,一改早前“奉陪到底”式的警告和敵對宣傳,齊聲贊揚相關貿易協定不僅符合兩國和人民利益,也順應了全世界人民的呼聲。《人民日報》更強調,中方代表守住了不可退讓的三大底線。不過截至目前,兩國貿易協定中所涉及的具體金額仍未公開。
 
持續多月的美中貿易糾紛,因上周的談判達成協議而大幅度降溫。
 
5月20日,美中兩國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將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中方將大量增加從美國購買商品及服務。不過,聲明沒有提及增購涉及的金額。
 
率領中方代表團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說,磋商最大成果是不打貿易戰。他強調如果想在中國市場獲得份額,出口國必須提高自己產品及服務的競爭力讓中國人民願意買。
 
本周日開始,中國官媒口徑突然轉向,出現了一面倒的贊揚聲,指中美雙方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是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的成果,對中美人民和國際社會都是好消息。評論還稱,中國政府從來都是堅決回擊,絕不妥協,不接受對方所設的限定條件。
 
北京學者查建國認為,官媒對美國的措辭從談判前的強硬,到談判後的齊聲贊揚,是中國的談判策略:“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共的主流派對於美國總的戰略是以緩和、以退讓、以合作為主,而在中美貿易戰剛開始時,有很多強硬的輿論只是策略性的,並不代表習的主要政策,他是軟硬兩手。” 查建國表示,中國以退讓為主,以平息中美貿易戰,最終是為了確保中國的社會穩定。
 
本周一(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稱,中方守住了不可退讓的三大底線,包括以中國擴大進口的積極主張,緩解貿易不平衡,沒有設定中國削減二千億美元貿易順差指令性的計劃指針,亦維護中國追求產業升級和自我發展的權利。《環球時報》則稱,中美發表聯合聲明後,兩國都有聲音認為自己的國家吃虧,說明雙方達成比較公平的協議;又指兩國輿論亦不應過度宣揚自己勝出貿易戰,避免影響協議後續的執行過程。
 
河北媒體人朱欣欣則認為,中國的官媒完全按照領導的旨意隨風轉舵:“隨時變換他們的立場和語調,包括這次中美貿易談判。明明是中國在很多方面妥協,現在又不得不為了取悅於領導的立場,高唱所謂中美的共同利益,這完全是為了自己下台階。”
 
美國財長姆努欽20日稱,美中雙方同意了一個貿易逆差減少的數字目標,並確定不對外公開。美國暫停之前宣布的對中國1500億美元進口商品的新關稅,他預計出口中國的農產品將增長35% 至 40%;3至5年內,會有500億至600億美元的能源采購;另外,雙方在各個行業均有具體指標,但不便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會於短期內訪華,跟進貿易談判。
 
至於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事件,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及姆努欽均稱,是屬於執法的問題並非貿易問題,美方不同意以此作為任何交換條件。庫德洛稱,即使美國政府考慮放寬制裁,中興也不能毫無損傷地脫身。
 
中國不少網民對本國政府越來越依賴外國進口感到不滿,但各種批評政府的言論被刪除。北京歷史課教師袁騰飛發文稱:為什麼高科技尖端領域14億人干不過3億人的老美?干不過1億人的日本? 干不過8000萬人的德國?干不過5000萬人的英國?3000萬人韓國和800萬人的以色列?答案很簡單,科技來自於思想創新,思想一旦統一只能出產復讀機。
 
特約記者:喬龍      責編:石山、何平 網編:郭度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