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或限制中國人在美從事敏感研究
發表時間: 2018-05-04 09:53
中國公民劉若鵬幾年前在美國杜克大學實驗室參與開發了一項電磁波遮蓋物技術,他回國後便建立了一所相關研究機構,並注冊了數千項專利。美國政府認為這樣越境剽竊美國高新技術的事件遠不是個例,白宮正考慮制裁。
據《紐約時報》周二的一篇報道,白宮正在商議是否會限制中國公民進入美國,特別是赴美的研究生、博士後研究員以及憑臨時簽證在美國技術公司工作的員工。美國政府認為,數名中國公民在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從事敏感研究後的種種活動跡像表明,他們在美國獲取了科技機密後曾以不同的方式將其輸送回國。
《紐約時報》引述了海歸劉若鵬的例子。他在2006年從浙江大學畢業後來到美國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深造,並於2009年取得了該大學理學碩博士兩學位。他在杜克大學時曾參與開發了一種遮蓋物設備,這門技術能讓物體逃脫特定頻段內電磁波的探測。當時,他所在的實驗室主任大衛•R•史密斯(David R. Smith)對劉若鵬有所顧忌。他發現這名中國學生似乎想與中國的老同事合作,並邀請他們參觀、拍攝了實驗室設備。
劉若鵬回國後於2010年在深圳成立了光啟研究院,並利用之前在杜克大學獲取的技術研制出的“隱身衣”技術申請了多項專利。今年4月,中國據稱測試了一種能讓戰鬥機從雷達屏幕上消失的隱形屏障,而美國官員懷疑此突破正是受益於現年34歲、身價近百億的劉若鵬在留學時掌握的研究。
本台記者試圖聯系史密斯教授了解他對此事的看法,一位接聽電話的辦公室工作人員稱他正在出差,不方便回應。記者又致電他所在學院的聯絡部,但無人接聽。
旅美政治評論人士吳祚來接受本台采訪時表示,他認同以存在泄密可能為由而限制整個群體的政策會構成種族歧視。他認為,類似劉若鵬這樣的事件通常防不勝防。不光是中國人可能會這樣做,任何一個國家的頂尖人才都有可能被中國政府變相“收入囊中”,為其做事。
“美國的有關部門應該致力於自己想辦法,通過破案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另外,對於高端的技術人員、涉密人員,應該進行一個簽約和告知,或者是規約來制約特別的人。”
紐約時報援引不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外界還尚不清楚具體哪些項目將會受限,外國留學生有多少人會受到影響也無法估計。目前,在美留學的總人數超過100萬,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據稱,這些對中國公民的限制將不適用於持有美國綠卡者或已獲得政治庇護者,這些人會被豁免。
雖然有輿論認為大量中國留學生和在美公司雇員為竊取敏感技術情報提供了便利,但也有人認為以國籍為由限制人員和知識流動會是美國歷史的倒退。
精英彙聚的華裔美國人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於2月16日發布了一則網絡聲明,其中寫到:“百人會明確支持保護美國國家安全,並承認確保國家有能力阻止間諜活動所帶來的威脅確實至關重要。然而,百人會支持的是基於證據的公正及妥當的調查、起訴和對間諜活動的懲罰,而不是基於種族、民族和出生地的標簽化猜忌和懷疑。”
學者吳祚來指出,針對敏感技術剽竊的現像,華盛頓應當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制裁,避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說,美國商務部4月對中興通訊的設備制裁就是範例。
“那就是要拿到這些經典的案例。因為這些專業技術,中共現在已經運用在哪些領域,通過個案技術,來對這些相關的企業進行一個定點打擊、精准打擊,而不是一種泛打擊。”
業界分析,這些正在醞釀的簽證和工作限制可能會使處於膠著狀態的中美貿易戰進一步惡化,還可能倒逼中國技術人才帶著這些應用知識回國,削弱美國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記者家傲 責編:申鏵 網編:郭度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