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基層批評漠視病人權益
發表時間: 2018-02-09 09:50
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周三(2月7日)表示,過去3年改善醫療服務工作達到預期效果,計劃推行第二個3年行動計劃,把醫院的管理 、資源和服務下放, 建設分級診療制度,鼓勵慢性病人改看基層家庭醫生,但有病人認為中國基層醫療水平不足,質疑當局漠視病人權益。
中國國家衛計委周三召開記者會,表示自2015年啟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後,醫療資源下放加快,各級醫院無論在開展日間手術,設置日間病房,以至增加臨床專科和手術種類都有明顯進展。未來2年將推行第二個3年行動計劃,包括建立預約診療、遠程醫療、臨床路徑管理、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務社工和志願者等5項制度。
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第一個3年行動計劃主要改善醫院內服務,以改善患者看病就醫的感受。新的行動計劃則要把改善醫療服務延伸到醫院外,把優質醫療服務帶到社區。當局期望把醫院的管理、資源和服務下放,建設分級診療制度,鼓勵慢性病人改看基層家庭醫生,大醫院也要把護理服務、醫生專業技術、藥學服務等下放到社區。
上海居民馬小姐患有心髒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經常進出醫院。她說近期已聽說分級診療制度即將實施的消息。對於以後可能需要到社區醫院看病,她表示憂慮。
馬小姐:我不能說小醫院絕對沒有醫術水平,但是由於大醫院有充分的資源而小醫院沒有,還有醫生方面,小醫院的醫生現在除了開藥,一般很難在病例上有什麼突破,造成了很多病沒法確實治療。有些社區醫院的醫生看的病例少,得到的有效的培訓少,它的醫術水平肯定要低一些。它動手術的資源肯定是不夠的。還有一點,每個醫生都有他的醫學水平的限制,我覺得某醫生看我這個病最好了,但是現在受到限制了,我不能到你這兒來看病。
中國基層醫務人員的水平受到部分人質疑,但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王岳卻認為,大量病人集中在等級最高的“三甲醫院”接受治療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他表示,要提高醫務人員的水平最重要是把病人合理分流到基層。
王岳:也就是說小病、慢病應該從基層看起,發揮“守門員”的作用。現有除了衛計委這些模式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是醫保要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才能讓病人分流。舉個例子,你這個手術基層醫院可以做,三甲醫院也可以做,三甲醫院和基層醫院的報銷差距是在10%,高的到20%,也就是說100塊錢的手術費你在基層(醫院)做給你報銷80塊錢,那你到三甲醫院做給你報銷70塊錢,只差了10塊錢,這對於公眾不太敏感,如果把這差距拉到30%可能就很明顯,這樣的話可能就會比較明顯的讓老百姓根據價格因素,更多的考慮在基層做小手術。
王岳又認為三甲醫院取消門診是今後的大趨勢。
王岳:就像歐美國家那樣,它的綜合性醫院更多的是專科醫生,只有全科醫生會診後或者一些極危病症才可以到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來解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分流不合理。頭痛、發燒、感冒他也到三甲醫院看病,做一個闌尾炎的小手術他也到三甲醫院看病,這個必須要扭轉。
特約記者:高鋒/責編:石山/嘉遠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