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基建依賴程度創歷史新高 地方政府債台高舉

海外媒體報道稱,中國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依賴程度創歷史新高。刺激基建的措施也令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舉。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8月25日報道稱,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5%,遠超其他大型經濟體。美國的這一比重是22%,日本是30%。截至今年7月,中國過去一年裡對基建的投資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21.4%,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房地產的占比為17.7%。

報道說,自2015年以來,中國經濟規劃者不願進一步投資於制造業,而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基建作為刺激手段。在致力於減少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過剩產能的同時,中國的投資被導向道路、鐵路和水利工程。

美國西東大學商學院教授尹尊聲對此評論說,

“現在主要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在下降,這跟整個西方經濟前景不是特別好有關系。所以中國實業的投資現在開始下降,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另一方面,關於基礎設施的投資,我倒是是從正面來看待這個問題。中國現在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現在基礎設施並不完善,也不是說現在再做就是多余的了。實際上,中國現在在各個方面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有很大的余地。”

新浪財經報道引述20國集團(G20)旗下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7月25日發布的《全球基礎設施展望》報告預計,按照目前形勢,中國的基建投資到2040年將達到約26萬億美元,其中公路及電力板塊建設的比例最大,為18萬億美元。報告預計, 2016年到2040年間,中國在鐵路建設方面的投資將達到5.4萬億美元。

談到中國在基建領域的投資,現在美國的中國經濟學者何清漣表示,

“中國今年兩會的時候,開會已經談過了,要把基建的重心轉到地下網管建設,幾年內要修將近1萬公裡。中國的城市,廣州也好,北京也好,內澇現像嚴重,就是因為沒注意地下網管建設,下雨了雨沒地方走。地下網管建設要的也是水泥、鋼材、鋼筋等等。當時我寫過一篇文章談過這個問題,我說如果轉到這方面去,比再蓋沒人購買的房子要好。因為內澇問題,始終是個要解決的問題。”

刺激基礎設施建設的措施也令中國地方政府財政緊張,債台高舉。據深圳“證券時報網”消息,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8月1日批評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公私合作伙伴關系(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變相舉借債務,導致債務規模增長較快,債務率甚至超過了警戒線,形成潛在的風險觸發點。史耀斌稱,財政部要按照中央有關要求,把防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過快上升,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此前,中國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7月2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財政部將依照法定程序合理確定地方政府舉債上限,由地方統籌安排用於重大公益性項目支出,加大“補短板”力度。財政部還將加快推進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依法界定政府和企業邊界,剝離融資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支持融資平台公司轉型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在出資範圍內承擔責任,轉型以後的國有企業可以合法合規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但是,政府不能替其承擔償債責任。

何清漣對此評論說,

“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過去中央都抵。地方借多了,中央免除一部分,代還一部分,然後其它的就稀裡糊塗的就這麼抹過去了。從5萬億救市以後,就是這個狀態。現在對於地方債務,中國政府說了地方財政要獨立,但是這是個過程。”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計稱,在計入各種形式的預算外借款後,到今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將達到42萬億元人民幣(合6.3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51%。

(記者:林坪 編輯:嘉華 網編:李想)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