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衝突添變數 兩軍爆發“石器”戰

一位印度國防部官員星期三透露,印度與中國邊防軍當天在喜馬拉雅山區邊界的拉達克地區發生了一場短暫的雙方相互投擲石塊的衝突,進一步加劇兩國之間已持續了兩個多月的邊界對峙。中印雙方是否會從“石器”衝突演變成“武器”衝突?
據法新社8月16日的報道,印度國防部一位官員透露,中國邊防軍士兵星期三在拉達克 (Ladakh) 地區的班公湖 (Pangong Lake) 附近朝印度士兵扔石塊兒,但這場小型衝突僅限於中國士兵向印方扔石頭。該局勢隨著印中邊防軍士兵撤回到各自的邊界以內而得到了控制。
他還補充說,中國士兵曾兩次試圖進入印度境內,但遭到了印度軍隊的阻止。
就印中兩國邊界對峙能否演變成一場邊界戰這個問題,旅美中國學者謝選俊認為,印中邊界對峙如何演變取決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因為印中邊界對峙而打不打邊界戰的決定最終取決於中國。印度已經通過阻止中國在洞郎修路而達到了目的,現在這場對峙最終是否會變成一場邊界戰,做這個決定取決於習近平。”
法新社的報道說,這次小型衝突事件的發生,正值印中兩國在印中邊界的另一個地段處於兩個多月的對峙狀態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星期三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她對此事兒並不知曉,但重申,中國邊防軍士兵永遠致力於捍衛中印邊界的和平。
華春瑩說,“中國邊防部隊一貫致力於維護中印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一直在實控線中方一側巡邏執勤。中方敦促印方恪守兩國間有關協議協定,切實遵守1959年實控線,切實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
拉達克地區所處的加穆及克什米爾州 (State of Jammu and Kashmir) 的警方表示,實際上,在該地區與中國交界的“實際控制線”(Line of Actual Control, LAC) 一帶,類似的邊界衝突相當普遍。喀什米爾斯裡那加地區 (Srinagar) 的一位警察官員向法新社透露,類似的印中邊界衝突每年夏季都時有發生,但這次衝突持續的時間較長和更嚴重,但雙方都沒有訴諸於武器。
法新社的報道說,該邊界對峙始於今年6月。當時,中國邊防軍在那裡修建的一條道路越過了與不丹存在主權爭議的洞郎 (Doklam) 地區。作為不丹的盟國,印度隨後在那一帶部署軍隊來阻止中國的修路工程,導致中國指控印度一方侵入了中國領土。隨後,中國要求印度必須把軍隊撤退到自己的邊界以內,而印度則堅稱,雙方都必須同時一道從邊界一帶撤軍。
喜馬拉雅高原對中國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該地區為中國提供了進入被稱為“雞脖子”的、連接印度主要領土和其北方邦的一片狹長土地的通道。
旅美學者謝選俊表示,在中共不久將舉行19大之際,中印邊界對峙也使習近平處於一種尷尬地步,因為如果他為了表現強硬而與印度打一場邊界戰,似乎也沒有必要,但如果做出讓步,他又可能會在一些國民心中顯得軟弱:
“人們普遍認為,現在習近平正在搞集權,因此他需要在這個邊界對峙問題上表現的強硬。而且,中共一直都在說,任何外國或外國組織不得占領中國的一寸土地,但目前印度在邊界地帶已占領了好幾百米的中國認為是自己領土的土地。習近平現在就是否為此打仗方面處於尷尬地步。”
但美國托萊多大學的退休教授冉伯恭則認為,雖然目前還不好預測中國最終會采取什麼措施,但他認為,中國方面不會只是為了表現強硬而使這場邊界對峙演變為一場邊界戰爭:
“中國方面已經好幾次要求印度從邊界撤軍,但印度也不撤。現在還不好預測中國最終會采取什麼措施來解決這個邊界對峙,但可能不至於訴諸武力。”
法新社的報道說,印度和中國這兩個核武國家曾於1962年在印度邊界一帶的阿魯納恰爾邦 (Arunachal Pradesh) 打了一場短暫的邊界戰,並以中國取勝結束。
印中兩國間在邊界一帶沿著“實際控制線”的緊張局勢始於2014年,當時,中國邊防軍士兵進入了印度聲稱擁有主權的領土,從而引發了一場持續兩周的軍事對峙。該邊界對峙事件使習近平當時對印度的國事訪問被蒙上了陰影。
(記者:希望;責編:嘉遠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