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粵渝新進一步規範官員親屬經商

中國官媒報道稱,北京市將進一步規範官員親屬經商辦企業的行為,在全面核查後,每年對不少於20%的官員進行抽查。目前在中國,上海、廣東、重慶、新疆等地也展開試點,規範官員“親屬經商”。有評論認為,此舉並不能有效預防官員貪腐。
官方新華網11月28日報道,為落實六中全會提出的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促進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北京市在今年對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進行全員核查和規範的基礎上,明年仍將繼續實行核查全覆蓋,對規範範圍內領導干部全員核查。之後北京市每年對領導干部的抽查比例不少於20%。
今年5月,北京市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北京市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規定(試行)》。根據該規定,市級領導干部,配偶不得經商辦企業,子女及其配偶不得在本市經商辦企業;
正局職領導干部,配偶不得經商辦企業,子女及其配偶可在遵守“四不規定”前提下經商辦企業;局級副職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可在遵守“四不規定”前提下經商辦企業;市委政法委、公檢法系統市管干部,配偶不得經商辦企業,子女及其配偶可在遵守“四不規定”前提下經商辦企業。 “四不規定”指的是:不得在領導干部管轄的地區或者業務範圍內經商辦企業,不得在領導干部曾經擔任過領導職務的地區經商辦企業,不得與領導干部曾經擔任過領導職務的企業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可能與公共利益發生衝突的經商辦企業活動。
報道說,核查發現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由領導干部督促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退出經商辦企業活動,或由領導干部辭去現任職務或由組織調整職務。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與干部管轄地區或業務範圍不相關聯的,全部簽訂承諾書,保證依紀依法依規從事經商辦企業活動。
現在北京的胡佳,近年來多次呼吁官員財產公示。他認為,這些規定並不能有效預防官員貪腐:
“這套制度不是根本性的制度。根本性的制度就是官員財產公示,要受到全體民眾監督。現在出來的這套制度,規範配偶、子女,配偶的姐妹呢?官員的父母呢?這些人都可以成為官員收錢的端口。”
據中紀委監察部網站11月25日消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從去年開始,先後審議通過了上海和北京、廣東、重慶、新疆關於進一步規範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規定(試行)。這5個試點省市的規定,針對的都是廳級副職及以上領導干部,包括:黨政機關副廳局級及其以上干部;事業單位中相當於副廳局級及其以上干部;國企中的市管領導人員。5個試點地區都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如實填報相關材料,將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情況向組織作專項報告。北京市還要求,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情況發生變化的,應當在事後30天內填表,向組織報告。對無法判定是否屬於經商辦企業行為的事項,也要進行填報,由組織人事部門依據有關規定予以審定。
現在美國紐約的中文政論雜志《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對此評論說:
“如果執行起來,它肯定不會觸及到高層,因為高層都有這種狀況。其他層級的官員,也有很多辦法可以躲避這種規則的實行。”
早在2012年,美國《紐約時報》就披露了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的親屬通過銀行、珠寶公司、度假村、基礎設施項目和電信公司中持有股份,掌握了不低於27億美元的財富,其中溫家寶母親楊志雲名下一項對中國一家大型金融企業的投資就在2007年價值1.2億美元。2016年,美國“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披露的“巴拿馬文件”顯示,習近平、劉雲山、張高麗等9名中共高層現任和前任領導人的親屬,在離岸金融中心持有秘密資產。
(記者:林坪 責編:嘉華)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