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聽會變調濺血 孰令致之?

政治不只是政府和國會的事,民主政治不是選出總統、選出議員,總統任命官員、組成政府,然後就結束了。

不管對政府,或是對國會,舉辦公聽會都是藉由公民、公民組織、專家學者參予論政,以提升決策和立法品質的重要機制,同時也鞏固它們的民意基礎。這兩天,由行政院主辦的「日本食品輸台公聽會」,居然演變成濺血的決鬥場,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的朝野政治人物,如何嘲弄、踐踏這個重要的民主機制。

無論是政府部門為了行政決策,或是國會為了立法諮詢,都有權利自行召開公聽會。但11月7日立法院環衛委員會決議,要求行政部門,為是否許可日本核災影響地區食品輸台,舉辦十場公聽會,則顯然是撈過界了,違反立法和行政的分際。

行政院食安辦公室10日晚加班,訂出議程,要在12到14日三天,舉辦十場公聽會,可以想像是為了應付立法院的決議。可是農委會與衛福部13日晚間共同發布新聞稿指出,選在這個時候舉辦公聽會,是希望儘快向國人說明評估結果與未來規劃方向,消除大眾疑慮,則是證明,農委會和衛福部其實連甚麼是公聽會都搞不清楚,原來他們只是要辦說明會,大家誤會一場。

行政部門把公聽會辦成說明會,固然可笑,但國民黨大肆動員,北中南大咖、小咖議員都出動,把會場當戰場,叫囂、破壞,還搞出全武行,包括議員、民眾都有人掛彩、流血,這種場面更是不堪。

國民黨誓死反對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台灣?如果衛福部的訊息正確,全世界現在只剩中國和台灣全面禁止日本核災地區食品的進口,那麼國民黨如此大動作反對部分調整日本食品進口政策,就不見得是食安的理由了,反而是更接近一種逢日必反和逢民進黨必反的病態心理。

時常說錯話的柯P,這件事他的說法是正確的:日本食品進口的事,應該回到科學上去處理。從這個角度看,政府考慮除了福島外,其他地區的食品,將開放有條件進口,固然有對日關係的考量,但也設下食安的防線,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做法,這樣的政策,應該是正確的方向。

令人納悶的是,小英政府的政策,方向上都對,為什麼執行起來老是離離落落?日本食品進口政策如此,一例一休工時案也是如此,而且兩個案子,都牽扯到對公聽會這個民主機制的漠視、扭曲,甚至不當處理。

小英團隊應該好好研究美國、德國的國會和行政部門,看他們如何運用公聽會這個機制,來保障人民公共論政的權利,改善立法和行政決策的品質,同時,也是在為一個正確決策的執行,提供穩固的正當性。尤其最後面這一點,應該是小英總統現在最在意,而且最需要的。

 

本新聞由新頭殼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