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黑名單”為何不見效?
中國政府針對中國游客在各地的不文明行為,去年制定了一份游客“黑名單”,但是這一措施在今年十一長假期間並沒有起到規範游客行為的效果。有分析人士指出,要改變中國游客行為不檢點的關鍵是提高中國大陸社會的文明程度,提高國人的文化素質教育。
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10月11號報道說,
上周,中國大陸國慶長假期間爆出新一輪不文明事件之後,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網對官方的游客黑名單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文章標題是,“長城刻畫黃河扔垃圾,黑名單為何管不住不文明游客?”文章指,兩名年輕的中國游客在長城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數百名在黃河邊野餐的人把垃圾留在了那裡。在最近的國慶節長假期間,這種事情已經在中國引發了一串照片帖子和自我反省,突顯了人們對中國人在國內和海外旅游的習慣和形像所感到的焦慮,中國人的腰包正變得日益充裕,但有些人認為,國人缺乏禮貌以及與外界打交道的經驗。這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政府去年設立了“游客黑名單”,點名批評行為不文明游客的做法,但似乎並沒有產生多大作用。
美國紐約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協會負責人謝家葉博士對此表示,列一個黑名單不可能解決游客不文明的問題,
“中國游客的不文明現像,有時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表現,而且(這個)中國的游客黑名單約束的只有24個人。”
報道說,2015年5月,中國政府宣布設立游客黑名單,為的是抵消被廣泛報道的一系列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的事件給在外國留下的壞印像。這些事件包括:中國游客在泰國自助餐廳搶光大蝦,向一名飛機乘務員潑熱水;在埃及的古跡上刻字;讓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小便;在飛機上打開緊急出口以“呼吸新鮮空氣”等。
據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報道,若中國人在國內或海外有犯罪行為或不道德行為,可能會被列入這個黑名單。這些不良行為包括:擾亂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損毀、破壞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跡;違反旅游目的地社會風俗、民族生活習慣;參與賭博、色情、毒品內容的活動或者危險性活動。
謝家葉博士認為,要提高中國公眾的整體素質,要從小抓起,從幼兒園就開始進行文明禮儀教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教育兒童怎樣和人相處,怎樣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中國是一個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但是一些游客因為素質太差,現在有錢了,出去旅游,把自己的不文明的習慣帶到了世界各地,造成了壞影響。”
報道說,在中國大陸,上黑名單的人的信息將保存三年,旅游公司、航空公司、工作單位和公安局等機構可以查到他們的名字。這警告當事人,他們受到監督,有可能被禁止參加旅游團。他們也可能被禁止乘坐飛機或進入景區,但並沒有財物懲罰。總地來看,建立游客黑名單的效果並不如意,這說明即使是在一個集權國家,監督人們的行為也很困難。
中國大陸的旅游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低價組團,但是強迫游客購買東西,謝家葉博士說,
“最近幾年,(中國大陸)游客曾經因為這個問題出現鬥毆,甚至導致死亡的事件。國家因該加強規範,出台相關政策,強調對游客的誠信。”
中國人還有一個在公共場所說話聲音太大的毛病,謝家葉博士說,
“在美國,無論是在博物館還是在公交車上,大聲喧嘩的往往是華人,特別是剛到美國的中國人。他們可能還意識不到,他們說話聲音太大,會影響別人。”
中國國家旅游局的資料顯示,在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各地共接待游客5.93億人次。此外,還有接近600萬人次出境旅游。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高山的采訪報道(責編:嘉華)
本文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