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犯檔案:陳衛
發表時間: 2019-06-04 12:13
陳衛於1969年2月21日生於川陝鄂三省交界的遂寧,高中時代便受到民主思想啟蒙,那是少年人懵懂、模模糊糊的觀念:中國社會十分落後,需要在許多方面作出大改革。
這一年出生的人中,存在著一個常見現象:當1989年民主運動爆發時,他們中相當一部份人正在大學裡念二、三年級。新生還在拘束階段、四年級生則憂心於畢業分配,二、三年級的學生,是那一年學運的主力。那一年,陳衛正在北京理工大學念三年級,他是學運的積極參與者。這位21歲的年輕人心目中,仍對共產黨政權心存希望。長期以來的教育告訴他:共產黨由全中國最優秀的人組成,他們心懷天下,以人民的福祉為追求。陳衛隱隱約約間難免有些「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式的傳統士大夫情結。他相信憑藉自己的才幹,日後或許可以做一個治理並造福一方的「父母官」,或者作為一名技術性人才為國效力。
他曾毫不懷疑,參加學運的目的是要促進社會改革,共產黨當局的根本目標與學生、市民們的願望並不相悖。共產黨是愛人民的,雙方之間的關係充其量是「下情不通」而已,所有問題最終將以互動的方式得到解決,即便身邊有許多人懷疑那僅是一廂情願。
「我是被鮮血驚醒的,清場那天晚上就在廣場上,整個清場全過程我都目睹了,我的四周全是……血……好像整個天都被血染紅了,四周全都是一片血腥暗紅色……」多年以後,當陳衛試圖去回憶那個夜晚的場景,似乎仍近在眼前。
自那一天起,陳衛成了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反對派。學運遭鎮壓後不久,他成了地下學生小團體「中華進步同盟」的一員。很難給這個小團體作出準確的定位,他們由一些在運動遭鎮壓後心存義憤,並想要有所作為的人們組成。在1990年代初此類小團體於全中國並不少見,但大多無聲無息湮沒進歷史塵埃中無人記起,甚至當時都無人查覺,就像毛時代那些在無聲無息中被鎮壓的「反革命集團」一樣。
未久,「中華進步同盟」與「中國自由民主黨」、「中國自由工會」合併。組成紅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反對黨。他們印製了一些宣傳品密秘派發,用盡心力去做在當時環境下他們能想到的一切,甚至計劃動用模型飛機在「六四」三週年那天在廣場上散發記念傳單。 1992年春天,自由民主黨案一眾同仁在幾天內大量被捕,羈押審訊持續了將近三年後,數十人獲刑,其中陳衛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被判有期徒刑七年。
出獄後的陳衛回到故鄉遂寧,當同齡人走上社會磨煉生存技能時候,他在監獄中苦熬青春。他需要一面艱難地謀生,一面繼續發出呼喚民主與自由的聲音。在當時中國極度稀缺的公開民主派中,他與他的自幼同窗劉賢斌、歐陽懿並稱「遂寧三傑」。
劉賢斌與陳衛自幼相交,二人便交替於鐵窗內外,不得相見。 1990年,劉賢斌因散發呼籲「平反六四」的傳單被判刑,1993年出獄時陳衛正在秦城監獄中受審訊;當1999年陳衛出獄,劉賢斌卻已在一年前因民主黨案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再次入獄。 2008年,劉賢斌終於出獄,這對當年少年郎重逢之時,已成不惑。劉賢斌又迫不急待地投入到爭取民主與人權的事業之中。所謂的「緩刑期」對政治犯來說實際上是「嚴管期」,當地警方認為劉賢斌在「緩刑期」內過於活躍,讓自己很難堪。到了2010年,劉賢斌與故友陳衛在一起喝茶時,警察當著陳衛的面逮捕了劉賢斌。
那時陳衛正在抖擻精神,投入捍衛人權的事業。為了故友,更為了心中的民主理想,陳衛激發起十幾年來的最強熱情,奔走呼告,呼籲海內外各界營救劉賢斌。在他的號召之下,一時間「劉賢斌」這個名字不脛而走,包括先前遠離中國主流人群視野的整個中國政治反對派,也漸漸為人們所熟知。陳衛的努力工作卓有成效,海內外一片聲援、抗議之聲。許多人開始知道,在過去數十年來,中國一直存在著一個群體,他們堅毅、頑強,背負著巨大壓力守護著現代價值觀,並為之受盡摩難而不悔。
政治警察無數次地向陳衛發出威脅:如果不停止呼籲之聲,他將像劉賢斌一樣遭遇政治迫害。警察的威脅並非簡單嚇唬,時正值北非爆發「茉莉花革命」,曾經被認為是缺乏自由文化基因的阿拉伯世界正掀起民主化熱潮。共產黨當局高度緊張,他們擔心孤獨的呼籲之聲會轉變成一場呼籲中國民主化的社會動員。但陳衛不為所動,如果呼聲從他這裡停止,那自己如何面對那些響應他的人們?如何面對已先遭毒手的故人?他寫下一篇題為《人有奔向監獄的自由》以明心志,未久,步劉賢斌後塵被捕,2011年2月19日,陳衛被四川當局抓捕,九個月後的2011年12月23日,四川省遂寧市中級法院以陳衛發表的《制度之疾與憲政之藥》、《民間反對派的成長是中國民主化的關鍵要素》、《和諧的陷阱與公平的缺席》、《人權日絕食的感悟》等4篇文章為定罪依據,指控陳衛犯有「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9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
陳衛的生命是「89一代」的典型。他們曾經以生氣勃勃的「天之驕子」形像初登人生舞台,是保有傳統中國的家國情懷的最後一代人。青春的赤誠終付於血腥之中,並在血腥中覺醒。從此,他們需要在個人命運與家國之命中悲愴衝突中尋找生存的意義、出路和歸宿。每個人都必須作出選擇,雖然道路各不相同。陳衛,他選擇了最具悲劇性和榮譽感的一種:像人類歷史一代代受人稱頌的英雄們那樣,服從真理和良知的召喚,將個人的命運與它們合為一體。他的故事還遠遠不會結束,他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獄,並繼續作出抉擇。今天,他仍被關押在四川省南充嘉陵監獄,一轉眼,已是半百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