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中國媒電產業加劇水資源危機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日前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煤電產業加劇了水資源危機,建議中國減少或停止依靠煤電產業。但有專家表示,因為中國大陸的主要能源是儲藏豐富的煤炭,現在終止使用煤炭不大可能。

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3月23日報道,“綠色和平”在北京的亞太分部發表的長達60頁的報告題為《煤炭產業如何加劇全球水危機報告》。報告以2013年的數據研究了煤炭使用導致全球水資源枯竭的情況。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已有的8359座燃煤火力發電廠每日消耗190億立方米淡水,足以滿足約全世界10多億人的用水需求,如果加上把采煤和洗煤用的水,全球煤炭生產過程每年的淡水消耗量將達2300萬立方米。

報道說,截至2013年底,中國大陸擁有世界上45%的燃煤電廠,總裝機容量為358千兆瓦,有近一半的中國燃煤發電廠建在缺水地區。燃煤電廠每年消耗74億立方米的水,足以滿足4億多人,即約30%中國人口的基本用水需求。中國的煤炭消費是氣候變化和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使中國北方嚴重的缺水情況更加惡化。中國的燃煤電廠在缺水地區消耗的水量比任何其他國家的同類電廠都高。

美國西東大學的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黃嚴忠中國大陸煤電業對環境和水產生嚴重汙染這點表示:

“對,中國煤電業對水源產生嚴重汙染這點大家都很清楚。現在,中國經濟放緩,從煤炭使用量這方面來看,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綠色和平的報告說,中國官員去年給210個新建和計劃修建的燃煤發電廠頒發了的環境許可證,預計總耗資約6500億元人民幣,這些電廠中的一半將建在缺水地區,總裝機容量為237千兆瓦,每年將消耗18億立方米的水,相當於1億人的年用水需求,將會進一步惡化中國燃煤電廠的巨大產能過剩問題。在中國大陸,煤炭儲量豐富的地區也是水資源匱乏、生態系統脆弱的地區,煤礦開采使缺水問題更為突出。

《紐約時報》的報道說,中國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大部分在北方,而那裏的幹旱日益嚴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對付大規模荒漠化問題,已把數百萬人搬到其他地方重新安置。人口為2000多萬人的首都北京的地下水位已經非常低。北方缺水問題迫使中國建設“南水北調工程”運河體系,以將數百公裏以外的長江之水運往北方。

《紐約時報》的報道說,中國的經濟增速正在放緩,過去兩年的煤炭用量已趨平或下降,中國燃煤發電廠的平均工作時間低於半負荷運行。工業燃煤是空氣汙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來源,二氧化碳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氣體。中國的煤炭消費占全球每年煤炭消費的一半,中國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最大排放國;美國位居第二。雖然中國已經表示,計劃讓年度煤炭消費在2020年達到42億公噸的峰值,此後逐年減少。但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表示,中國“需要有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煤炭消費總量上限,才能避免在最幹旱的煤炭基地深化水危機問題。”

美國西東大學的環境專家黃嚴忠表示,由於中國的煤炭儲量豐富、在可預見的將來,煤炭將依然是中國大陸的主要能源:

“中國與別的國家不一樣,煤炭資源豐富,很多地方其他資源缺乏,因此在一段時間之內,可能還得依靠煤炭資源。中國政府針對水資源問題也推出了一些方案,但這個問題不容易很快解決,還是相當覆雜的問題。”

中國能源網3月21日報道說,3月19日舉行的中國“2016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報告稱,2016年中國煤電生產利潤可能大幅壓縮,企業虧損面和負債率將明顯上升,很可能再次面臨全行業虧損局面。2015年煤電主營業務收入已經出現負增長,2016年煤炭業虧損問題可能更加突出。

(報導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