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對華政策曖昧引批評 德防長極力辯護
近日來,當西方國家正以制裁及譴責應對中國的香港國安法及新疆集中營議題時,德國的謹慎與模糊表態引發批評。七月開始,德國同時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及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德國會在國際舞台上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嗎?德國國防部長7月8日在一個論壇上為德國目前的對華政策做了辯護
在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香港國安法強硬反制之際,德國曖昧不明的態度引起議論。
默克爾回避香港議題 重申中國是"戰略伙伴"
"中國是經濟上的競爭者,也是戰略伙伴。為了與中國建立成功的關系,並有效代表歐盟利益,歐洲國家必須堅定地統一發聲。"這是剛接任歐盟輪值主席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 本月3日在德國參議院的表態。她重申中國是"戰略伙伴",歐盟應與中國保持對話。
默克爾還多次回避是否對中國實施制裁的問題,僅表示"非常關注"一國兩制原則遭受侵蝕。
幾天來,默克爾對華相對溫和的表態,引起德國國內朝野的反彈,也迫使國際盟友提出質疑。
德國視角 如何看待中國威脅?
7月8日,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與歐盟合辦的國防論壇上,德國國防部長克朗普-凱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為默克爾的立場進行辯護,她解釋歐盟看待中國的威脅,必須先認清三個現實。
首先,中國確實帶來系統性的挑戰,中國正展示著一個沒有人權與民主,卻在經濟上成功運作的體系;其次,中國仍是人類面臨共同問題時需要有的合作伙伴,比如氣候變遷議題;第三,中國是歐盟重要的經濟伙伴。
中國市場的經濟利益確實是讓德國及歐洲國家陷入兩難。從數字來看,自2005年默克爾接任總理以來,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五倍,兩國貿易額在2019年達2060億歐元,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整個歐盟也是中國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凱倫鮑爾說,面對中國挑戰的解決方法,是利用經濟往來推廣民主自由價值,以及確保國際組織的參與運作,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抵御中國的影響力擴張。
"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確保我們可以利用(與中國的)經濟聯系,來證明我們的價值觀。”凱倫鮑爾說。
德國對華態度為何曖昧? 德防長反問:嚷嚷有用嗎?
這種"與中國積極往來、期待中國改變"的路線,其實就是美國奉行了幾十年的對華“接觸”政策。但是近幾個月以來,華盛頓各界似乎已經達成共識,這個政策失敗了。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日前發表演說,直言這種與中國交往的政策不僅過於天真、更是美國外交政策自1930年以來最大的失敗與誤判。
中國推動香港國安法事件以來,英國政府已承諾將提供近300萬港人申請公民資格的機會,美國則取消香港的特殊貿易待遇等進行制裁。加拿大、澳大利亞也分別采取強力措施回應。
在7月8日的國防論壇上,主持人問德國防長凱倫鮑爾,當德國人強調要捍衛民主人權價值觀,為何在新疆集中營、台海威脅、香港國安法問題上遲遲不出手?
凱倫鮑爾反駁,"我們知道反復地大聲嚷嚷(自由民主價值觀)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讓人自我感覺良好;但當你使用強硬的措辭,我們認為(這個方式)往往會造成阻礙、甚至適得其反。"
她還表示說,"我們德國人或許並不總是大聲疾呼,但我們總在幕後談論人權與中國議題。在冷戰時,我們幫助中國異議人士,也取得了成功。"
是否接納香港難民? 德防長避談
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施泰森米勒(Constanze Stelzenmuller)向德國防長的說法提出挑戰。
施泰森米勒:"你描述的是典型的中等強國(middle power)困境,但我會說歐盟不是中等強國。如果香港局勢進一步變得更糟,德國及歐盟會加入英國的行列,為香港政治難民提供簽證嗎?"
德國防長沒有正面回答,再此表現出曖昧不明的態度。她說,若英國仍在歐盟體系裡面,整個討論將截然不同,接收香港難民的議題也將會被納入歐盟議程。
自七月一日開始,德國同時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及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德國會在國際舞台上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外交手段嗎?
曾在2015年敘利亞難民危機中,接納百萬難民、表現出對人權議題極為重視而獲得認可的默克爾,正面臨新的歷史考驗。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