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1周年 美國高調發聲

“六四”事件三十一周年來臨之際,美國國務院發起在線燭光紀念會的同時,國務卿蓬佩奧還會見了“六四”事件的幸存者。而在太平洋的彼岸,香港也以遍地開花的方式,紀念三十一年前的這起慘案。

為了響應美國國務院發起的#天安門守夜(#TiananmenVigil)活動,社交媒體用戶紛紛發出自己拿著蠟燭的視頻或圖片,講述他們如何受到當年天安門示威者的鼓舞,還有對自由、民主的期盼。參與這次行動的包括“六四”事件的親歷者、人權人士、學生等。
 
他們說道,天安門的示威者用他們的鮮血告訴世人,自由是有代價的。昨天的北京,今天的香港。香港的示威者正冒著生命危險捍衛著自由。他們呼吁民眾勇敢發聲,支持為自由和民主抗爭的人們,銘記歷史,讓自由的火炬一直傳承下去。

美國國務院負責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德斯特羅(Robert Destro)也加入了活動。

他說:“中國政府試圖將天安門事件從中國歷史中抹去。但我記得天安門;記得那些標志性的圖像和那些勇敢的示威者。我與中國的人權捍衛者同在。”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今年就“六四”事件的反應和關切較往年更高調。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塔古斯(Morgan Ortagus)3日發聲明,向“六四”遇難者表示哀悼,呼吁中國政府對在事件中被殺或失蹤的人士進行全面、公開的核算,強調美國與持續爭取自由的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同時還稱贊了“天安門母親群體”為親人向中國政府追責的行動。

國務卿會見“六四”參與者

除了發布悼念聲明、推動網上紀念活動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6月2日接見了王丹、蘇曉康、李恆青和李蘭菊這些“六四”事件的參與者。這也是31年來,首次有美國國務卿正式會見“六四”參與者。

王丹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形容,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見。他向蓬佩奧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我希望美國的對華外交政策能夠轉向與中國人民直接對話,而不是和中國政府;第二,我希望在未來的第二階段中美貿易談判中,能夠把改善中國勞工的人權狀況、解除網絡封鎖作為重要議題納入談判清單;第三,我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幫助中國人民了解包括‘六四’事件在內的各種歷史事件真相。”

王丹:對華政策將發生改變

他還表示,從美國政府近年來多次譴責中國政府侵犯人權,到近期公開為“六四”事件和香港發聲的趨勢來看,未來美國的對華政策,尤其是涉及人權的議題上將會出現新拐點。

“美國過去的對華政策在中國的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問題采取回避態度,這不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經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相信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西方國家能清醒地看到,如果中國沒有出現體制上的轉變,必將對全世界的民主自由制度、他國的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造成負面影響。”

他認為,美國政府目前意識到有關問題,並正進行改變。

與此同時,參與會面的李蘭菊也告訴記者,在半個小時的會面中,她分享了自己的“六四”經歷。

“31年前我在天安門廣場被市民和學生救出來,一位女醫生握住我的手,跟我說,孩子啊,你要坐上救護車,回去香港,告訴全世界的人,我們的政府是怎麼樣對付他的人民的。我就是因為她的這句話,31年來我一直在講。”

李蘭菊:我要為香港年輕人請命

李蘭菊在與記者的對話中幾度哽咽。她表示,在會面即將結束時,她特別爭取了向蓬佩奧提及香港情況的機會。

“我跟他說,31年來,我一直為天安門的受害者發聲。可是今天,我要為我的家香港、為我們的年輕人請命。天安門屠殺2.0已經在香港發生,這些孩子都是很好的孩子,他們跟當年八九的年輕人一樣,對民主、自由的渴求非常堅定啊,甚至願意付上最大的代價。”

李蘭菊回憶說,面談期間,蓬佩奧很少說話,多是專心聆聽,並在最後鼓勵她繼續說出真相。

人心不死,燭光不滅

雖然無法在今年舉行一年一度的六四燭光晚會,但香港與六四的紐帶依舊牢固。香港支聯會3日在銅鑼灣設立攤位,呼吁市民以遍地燭光的形式悼念“六四”。

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在現場強調,只要人心不死,燭光就不會滅。

“點起蠟燭,透過網絡連接。我們期待在公眾地方,會有很多朋友點起燭光漫步,來悼念六四的死難者。我們要表現人心不死,燭光不滅,我們相信在我們堅定的意志、毅力和信念推動下,中國的民主運動一定會成功。香港的民主運動一定會開花結果。”

另外,旅居德國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的著作《子彈鴉片 天安門大屠殺的生與死》英文簡裝版今年早些時候出版。書中首次收錄了英文版的“六四”事件死難者名單,而在該書推出後不久,又有三名“六四”難屬去世。

廖亦武向記者表示,相關名單上的名字會不斷增加,並透露他會繼續從事記錄“六四”事件死難者的工作。

 

(記者:韓潔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