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沒了"到"單沒了" 中國工廠面臨大裁員壓力
中國政府為了挽救受疫情重創的經濟,正在全力推動復產復工,但是收效甚微。幾位中國工廠老板告訴本台,二月時的煩惱是:沒工人。三月開始逐漸復工以後,他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沒訂單。席卷世界的新冠疫情,正在對中國經濟帶來第二波衝擊。
中國五一小長假已經開始,但幾家深圳的鞋業工廠不得不告訴工人們:這個長假,可能要持續兩個月,甚至更久。
歐美疫情的爆發導致貿易訂單大減,中國的制造商在二月底好不容易復工後,又面臨新一波挑戰。
中國工廠困境:從"沒人"到"沒單"
在深圳有兩家鞋材工廠的老板李先生告訴本台,今年2月24日開工,最大的問題是"缺人",農民工們因為中國封城、交通受阻,被困在疫區回不來,或回到工廠需等待14天的隔離期。好不容易熬過了這個檻,趕工追料,工廠逐漸恢復生產,但新的問題到來:"訂單沒了"。
"三、四月就開始取消單,有的要求延後出貨,有的直接說貨不要了。因為歐美店面都關、倉庫也關了不能收貨,就叫我們不要出(貨)了。"李先生感到很無奈。往年的這個時候,是接收歐美秋冬馬靴零件訂單的旺季。"不下訂單,我們就不會生產,周圍一些鞋廠,就直接讓工人放假了,五月、六月都沒班上。"
在鄭州經營三家手機零部件工廠的羅先生告訴本台,他算是蘋果公司的下游廠商,三月訂單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至少7成。他說,三月就直接請廠裡通知那些還困在家鄉的工人:別回來了。
訂單大降 出口企業對前景感到悲觀
4月30日,兩份來自中國官方與民間調查機構的統計數字,剛好反應了第二波全球疫情對中國制造業造成的打擊。
中國官方統計局和中國財新傳媒發布四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兩份數據都顯示,制造業PMI在2月份跌入歷史低點後,3月份反彈,現又雙雙下跌。其中,中國官方的數值由3月的52.0降為50.8;財新的數值則由3月的50.1降至49.4。
"今年中國經濟第一波衝擊,來自中國疫情本身。”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時政分析人士秦鵬告訴本台。
“第二波來自海外訂單減少。第三波,將是前兩波造成企業倒閉、消費降低、大幅失業的進一步惡性循環。這還沒有考慮到在今年深秋、冬天,疫情再次發生的可能。"
財新的報告還發現,中國制造業界對未來十二個月產出前景的樂觀度降至四個月來最低。
第二波經濟衝擊 近三億農民工如何承受?
在這波全球減單效應的衝擊下,中國工廠的生存方法有幾種:裁員、減薪、休無薪假、或是五天8小時制(即不讓工人加班)。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iPhone最大組裝廠富士康也正在減少產能,且已暫停招聘工人, 鼓勵員工多休假,甚至祭出裁員的措施。報導稱,自4月10日起,富士康工廠內不再加班。
"不加班對農民工收入的影響非常大,基本月收入可能只剩下兩千多人民幣。"李先生說,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選擇離職。
李先生提到的農民工群體,在中國有超過2.91億人。
瑞銀集團在四月發布的報告曾預估,中國正在面臨二十多年來最糟糕的就業市場。至今年三月末,中國的服務、制造和建築業中約失去了八千萬個工作崗位。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認為,2020年中國有2.5億工人將面臨收入減少10%至50%。
中國券商中泰證券上周的報告則推估,中國失業率為20.5%,約有新增七千萬人失業,這個數字是中國官方數字的三倍以上。中泰後來撤下了這份報告,稱以官方數據為准。秦鵬告訴本台:
"中國統計學裡面有一個特別的東西叫做穩預期,他要透過這個方式體現黨的英明,不要產生恐慌。數字更多是一個對政治意識的宣傳,不會體現特別真實的(情況),特別是失業這個問題。"。
中國的失業率官方數據是,一月5.3%,二月6.2%,三月5.9%。
秦鵬說,在中國的定義裡,農民只要活著,就算在就業人口裡,他們自然被遺漏在失業數據裡頭。而這些無工可打、流離返家的失業農民,中國官方還正在推廣一個好聽的名字:返鄉創業。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