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致農產品滯銷 中國農民面臨生存困境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對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帶來顛覆性的改變,而受疫情影響最深的人群莫過於中國的農民。近期,中國媒體均報道了各地農民因農作物銷售停滯,生活陷入極大困難的消息。

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下,中國一些當季農產品及水果正遭遇“有貨無市、有市難運”以及“不賣就爛地裡、賣得多又虧得多”的困境。

賣不出去 爛地裡怎麼辦?

據騰訊“看點快報”的“惠農解說”頻道早前提到,雲南黃花園鎮有七百萬斤的洋蔥沒有賣出去。雖然洋蔥目前的價格已經跌到了兩三角錢一斤,但依然沒有太多客商前來采購,菜農們虧損慘重。

與此同時,上海青浦區白鶴鎮的草莓種植戶、天津市武清區黃花店鎮的菜農也因滯銷而面臨損失。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向記者解釋了中國農產品出現積壓的原因。

“這個危機不在於人們有沒有需求,而是在於有沒有購買力的問題。有購買力的話,就是能不能供貨的問題,並且在供貨後我有沒有利潤。另外就是新冠病毒疫情造成聯動反應:你賣不出去是因為旁邊的人沒辦法來買,你旁邊的人沒法來買是因為更遠的人沒辦法來進貨,例如飯店不開了,旅游業也沒了。”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強調,這次的疫情突出了中國原本就存在的產銷對接問題。

“(產銷對接問題)本質是一個農業現代化的問題。中國農業現代化卻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中國現在兩億的農戶分散生產,但面對的是同一個市場,肯定會存在很多不適應,包括農民本身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對市場走向的判斷,還有農產品流通也有很多問題。”

電商、保險能緩解形勢嗎?

為了緩解這次疫情對農民們造成的衝擊,有地方政府出台緊急措施。例如,天津市商務局與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就利用電商平台,搭建與農戶對接的“綠色通道”。雲南元謀黃瓜園鎮扶貧辦也邀請微信商家“蜜田農場”助銷上述提到的雲南洋蔥。除此之外,安信農保也特別提出針對草莓價格的保險新政。

牛鳳瑞認為,中國政府目前采取的措施或許只能短暫解決部分矛盾。

“農業保險覆蓋面比較窄。還有就是緩解產銷溝通問題期間,疫情的防控會增加交易成本,也就是社會成本和時間成本。我們不要幻想能徹底解決問題。小農戶經濟與市場對接的問題是伴隨著發展的,而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過程是隨著整個國家現代化的進程去推進的。”

夏明也表示,雖然目前有政府組織電商購買滯銷的農產品,但由於此舉並不會給商家帶來太高的利潤,相信參與的電商數量不會太多。

“農民往往是用小農經濟來補貼他們的農產品,他不是來賺利潤,而是賺現金。電商的話就要賺取利潤的,他們不可能通過小農經濟進行自我補貼,這樣沒錢可賺。”

夏明認為,中國政府目前陷入兩難,一方面市場需要人口的流動,才會有商品流動,而人口流動則存在使疫情二次爆發的風險。他建議中國官方可以學習美國,動員軍隊投入生產和運輸,幫助市民度過難關。

然而,夏明話鋒一轉提到,中國政府之所以嚴密保護軍隊,並將珍貴的醫療資源配給軍人,是害怕一旦軍隊發生大規模感染,就會失去維穩的力量。

 

(記者:韓潔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