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夏糧全面減產收購量下降

美中貿易戰升級之際,中國今年受氣候影響,夏糧減產306萬噸。與去年相比,各地糧食收購量也大幅下降。有北京居民向本台反映,當地的米、面市場價格正悄悄上漲。
 
中國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的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夏糧總產量13872萬噸,比2017年減產306萬噸,下降2.2%。其中,播種面積2670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64千公頃,下降0.6%;全國夏糧每公頃產量5194.9公斤,比上年減少82.0公斤,下降1.6%。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加才表示,中國夏糧產量減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播種面積減少。今年各地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減少夏糧播種面積,增加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如河北部分地區由於地下水嚴重超采而采取休耕政策,減少了小麥種植;加之河南等地局部遭遇持續降雨天氣,部分麥田播期推遲15至20天,安徽等部分地區遭遇長時間陰雨天氣,降水偏多,日照不足,導致小麥出芽霉變.
 
吉林農民劉女士本周二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表示,今年糧食減產,有天氣原因:
 
“農民現在還在種地,沒有放棄,國家還是給(每畝)補助一百多元,再有現在全國地特別少。但是吉林、黑龍江旱災我知道,基本上跟天災有關系。我認識的人都說今年有地方旱,有地方澇。”
 
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官方微博稱,截至9月20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750.8萬噸,同比減少2233.1萬噸。
 
央視引述的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夏糧收購數量比去年大幅減少,市場化收購成為主體。河南是夏糧生產第一大省,項城市是河南省的產糧大縣,今年的夏糧收購已經進行3個多月,但是收購量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河南省項城市糧食局副局長田玉剛稱,去年面粉加工企業收購10萬噸左右,今年累計收購5萬噸左右,比去年少收了一半。
 
山東是僅次於河南的夏糧生產大省。在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今年夏糧收購完成11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萬多噸。最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601.1萬噸,同比減少2208.2萬噸,其中市場化收購占到九成以上。
 
 
 
地方官調運儲糧制造盛產假像
 
北京居民徐先生對本台表示,最近發現一個怪現像:
 
“在悄悄的變化,前不久,有人跟我講當地政府蒙騙上級機關,就說他們的糧食銷不出去,上級有領導來了以後,就把東邊的糧食往要被檢查的地方搬,造成糧食盛產的假像。”
 
徐先生說,居民用糧也在漲價:
 
“北京的糧食也在漲價,悄悄的在漲,我每一個月都在看,糧食問題是個大問題,非常重要的問題。”
 
家鄉在湖北襄陽市星火農場的王女士對記者說,現在不少農民都不願意種地:
 
“現在農民種地的化肥,農藥,收割機等費用很貴的,農民搞不好就虧本。所以,都不願意種地了。”
 
中國自已生產的糧食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唯有靠進口。中國海關總署今年初公布,2017年中國糧食累計進口13062萬噸,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計進口9553萬噸,稻米累計進口403萬噸,小麥累計進口442萬噸,玉米累計進口283萬噸。2017年,中國糧食累計出口280萬噸。
 
記者:喬龍    責編:胡力漢、何平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