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言論空間狀況惡化 作家吁關注
發表時間: 2018-08-31 10:30
曾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閻連科8月28日在英國接受外媒專訪時對現在的外國領導人不大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表示遺憾。 在中國,曾有不少作家和媒體人因觸及敏感話題而像閻連科一樣被禁止出版作品。政府不斷壓縮言論空間的情況下,那些目前還在中國大地上寫作的人士面臨著什麼樣的挑戰?
這位在中國極具爭議性的作家星期二接受法新社專訪時談及創作、人權、貿易和外交等多個主題。
他特別提到,外國政治家對與人權自由相關話題的關注度低於以前。
“(人權問題)非常有意義,這是中國需要面對的問題。問題是(外國領導)沒有以前談得多了。他們更關心的是貿易、金錢、合同,不太關心這些事情了。”
資深媒體人凌滄洲同意閻連科的觀點。他認為,現在的歐美領導人缺乏政治上的遠見。
“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很多西方的政治家都被銀袋收買了。(中國)對外把自己包裝成孔子的傳人,沒有太表現出極權主義擴張的態勢。這就蒙蔽了很多西方的政治家。”
杭州作家昝愛宗也說,如果外國領導人對中國強硬一點,中國的人權狀況會有一些改善。
“美國總統好像沒有關注這些問題。你(外國)不給他(中國)施加壓力,中國領導人還以為你怕他。如果美國總統特朗普說中國打壓出版自由、侵犯人權,要經濟上制裁你,那中國應該會做出一些讓步。中國領導人還是比較在乎美國的態度。”
據了解,閻連科因揭露中國現實問題及體制弊端,其多部著作遭到政府查禁,因此有“禁書作家”之稱。放眼中國一些創作涉及爭議性話題作品或批評政府的作家和媒體人,其實都有著與閻連科相同的遭遇。
昝愛宗舉例說,作家在社媒上發文會遇到重重困難。另外,由於關注人權和社會話題,他還常受國保騷擾和恐嚇。
“例如我們發一篇文章,不知道哪些字是敏感詞,發上去說通不過,但也不告訴你原因,那文章就發不出去。等你想方設法,好不容易發出去了,文章就會被屏蔽掉,理由是違反互聯網規定。也就是說,你可以寫,但你發不出來,發了以後馬上給刪除。”
北京當局自今年6月疑似再次收緊出版限制。一間北京的獨立書局被要求下架一批已通過審查、包含紀實文學、歷史學術著作、宗教等題材的圖書。那麼,中國到底有哪些話題是在不能觸碰的範圍內呢?中國的審查制度是怎麼運作的?作家如何面對不斷緊縮的審查底線?
凌滄洲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有兩種審批情況。
“一種就是作家自我審查。好像一些經驗老道的作家、媒體人自己知道那篇文章會被槍斃,過不了關。另外一種就是層層把關。包括編輯、主任、總編等審核重大題材的部門把文稿或書稿調過去審查,這樣的結果就是很多書稿、文稿無法通過。”
昝愛宗則指出:“說美國好的都不能碰。‘憲政’這兩個字不能說。涉及到反對憲法、妄議中央政策、講憲政的都不允許。講憲政就等於說違背黨的領導,你說憲政就是宣揚西方那一套。還有就是宗教和民族話題也不能碰。”
他還補充表示,中國審查制度之嚴,中國媒體連“拍馬屁”都要格外小心。
“涉及到黨和領導人的重大話題,無論是出版物還是報道,一律以新華社為准。其他媒體不能自作主張報道。不能有自選動作,只能做規定動作。像梁家河也不能隨便報道。”
中國很多被禁止發行的書籍都會通過香港或台灣的出版社、書店出版銷售。但在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發生後,這些“政治書籍”的生存空間似乎也遭到扼殺。
凌滄洲對此表示:“出版的溝通渠道有一定的難度。作家寫作是一種表達,他希望和讀者互動。書運不回來或者不能在大陸銷售,其實也是一種變相封殺。”
凌滄洲感嘆,作家和藝術家需要表達獨立的聲音、個性,而極權社會卻容不下這些特質,在中國從事創作工作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但他認為,中國的政治氣候如天氣般變幻莫測。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嚴寒的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中國作家還是有出路的。
(記者:韓潔 責編:何平)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