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新書: 香港“六七暴動”差點引爆中英戰爭

近日,香港資深媒體人程翔發表新書《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該書披露,“六七暴動”曾多次差點引發戰爭,也促成了香港人首次身份認同,歷史意義重大。“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是一場由受到“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影響的香港親共人士對香港政府發動的暴動,也是中共掌權後香港唯一的左派暴動。
 
香港資深媒體人程翔7月14日舉行新書發布會,包括港府前高官王永平、前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吳藹儀及多位專欄作家、博客等知名人士百余人,出席捧場。新書以解讀已故當時中共地下黨負責人之一的吳荻舟日記為主軸,配合英國解密檔案及其他已曝光資料疏理“六七暴動”的前因後果。
 
程翔表示,不欲歷史被漂白,因此出書記錄。作為暴動推手的中共組織“工聯會”形容暴動為對抗英國政府的愛國運動,而程翔則以“廢話”應對。
 
程翔認為,“六七暴動”的觸發點三成屬香港社會的內部因素,即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官民矛盾,另外七成則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香港左派要輸入文革,暴動期間多次差點觸發戰爭。
 
程翔:當時整個作戰部署就是,如果英軍還擊的話,則深圳正面無邊界,就是深圳這個中英邊界不存在,英軍一還擊的話就取消這個邊界,揮軍進入香港。原來已經做好這個准備,好在英國那個時候克制,死了幾個人沒有反擊。
 
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狠批香港左派的行動是“迫中央上馬、虛報軍情” – 迫使中央出兵收回香港,包括違反了中國當時“拉英打美”的工作方針,更違反了中英在1945年訂下的密約,密約曾協定港共不會爭奪港英的管治權。
 
程翔表示,“六七暴動”對中共及港共的損失可分為政治及經濟上兩個方面:政治上的損失是造成左派地盤縮小,很多地下黨員和組織曝光在英國政府面前;經濟損失方面,中國在香港的9家銀行系統遭受提款的衝擊很嚴重,中國的外彙積累工作受到影響,外貿也大受影響。
 
程翔:暴動前中國貨在香港市場的占有率高居首位,暴動後急劇下降,直到1982年才重新回到第一位。這可以看到,暴動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產生很大影響。
 
程翔指出,“六七暴動”是香港人首次身份認同的凝固,大批市民為同一事件上街;第二次是八九六四天安門事件;雨傘運動則是第三次。
 
吳荻舟曾於1954至1957年領導香港地下黨,在1967年的六七暴動期間,吳擔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曾憑一己之力,阻止華潤總經理訂購共8400把斬蔗刀由內地運抵香港;又因與造反派意見不合,經歷13年政治審查,至1979年才獲平反。
 
 
 
特約記者:陳磐    責編:胡力漢、何平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