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大講治理奇跡 只字不提“低端人口”
日前發生陸委會主辦的學術研討會大陸學者中途搭車離開事件。一號由花蓮東華大學舉辦的“新型式下的兩岸關系”研討會,根據本台掌握的名單至少有五位大陸學者參與,甚至還全程聽完在台灣掌管兩岸的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談話,而大陸學者主動提及“北京輿論最熱的生態與城市治理話題”,但是絕口未提“低端人口”四字。
這場由花蓮東華大學舉辦的“新型式下的兩岸關系:挑戰與際遇”研討會,這次來自大陸的學者包括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副院長陸軍、北大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周紅雲,以及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教授於君博。
上個月陸委會主辦的“兩岸經貿交流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發生兩位大陸學者臨陣缺席的窘境,這一次的研討會雖然也邀請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致詞,不過,當本台向陸委會求證時,陸委會表示,在場的大陸學者全程聆聽邱垂正演講。
大陸學者中,俞可平院長是第一場論壇特邀演講者,他曾著有《民主是個好東西》,這次主講的內容是“中國大陸地方制度轉型與創新”,他也不得不提及目前在北京極具爭議的“低端人口”清理行動,不過,俞可平花的篇幅不多,而且整段論述中絕口不提“低端人口”、“清理”等敏感字眼。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北京這兩天的輿論很熱,北京的“生態治理”和整個“城市治理”,很多很強硬的措施,目標是想改善治理,把生態環境改善。他在協商民主,擴大公民的參與,加強權力監督,改革完善協商體制,也就是大陸學者都知道這四點,要成立新的國家建設體制。”
不過,俞可平的演說,和邱垂正對大陸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就,有截然不同的解讀與看法。俞可平認為,大陸治理的變遷,可以用“奇跡”來形容。這麼大規模社會轉型,是“平穩”、“有序”難能可貴。大陸堅持“威權體制”改革才能成功。
他提及,西方民主的評價標准質疑,大陸仍是“一黨執政”,沒有“三權分立”,最高領導人還沒有“普選”。但是,他認為,中國(大陸)為何能成為“全球化”最大贏家之一,一方面堅持中國(大陸)自己的自主;另外,則是堅定地走向世界對外開放。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大陸的政治變化可大了,大在哪兒呢?主要是國家自己體制的變化,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變化,國家與社會關系發展變化,政府要建立在服務上、法治上發生變化,透明上這些過去都沒有現在都發生變化,所以大陸的治理應當是非常成功。”
但是,在台灣的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卻認為,中國共產黨成為史無前例、權力集中全球最大的政黨,卻完全沒有制衡機制,他在向世界展示發展模式優越性的同時,目標口號遠大,但是執政過程有沒有契合民心相當重要。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不只是對物質文明生活的要求,更是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價值追求的向往,這個關乎中國大陸內部社會和諧發展,民族復興的關鍵,也是台灣人民看待中國大陸的指標。”
俞可平認為,現在大陸生活水平提升快,不光要吃飽,更要發言權,也會對領導人提出批評,這就是“政治需求”的變化。他相信未來中國大陸將會從集權走到分權,從人治到法治,從寡治政治到服務政治,從黨內民主到社會民主,這是未來不可逆轉的趨勢。
記者:黃春梅 責編:嘉遠 網編:李想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