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報告關鍵詞分析:最多出現的是“強國”、“安全
美國“紐約時報”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19大的長篇報告發表分析文章,指出報告中26次出現“強國”和“大國”、55次出現“安全”等詞語,顯示 中國正逐步脫離鄧小平所提出的“韜光養晦”的方針,以及習近平看到了國內外的潛在危險。幾位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分析人士也就此發表看法。
習近平在周三的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中國會在2049年,也就是建國100年,建成現代化強國。
習近平: 到那時, 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周四發表的分析文章, 習近平在講話中26次使用了“大國”或“強國”來描述未來的中國, 並表示力爭把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香港城市大學前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認為, 這反映了中國正逐步脫離鄧小平所提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目的是提高政權的認受性。
鄭宇碩:利用民族主義作為政權的認受性、正當性的基礎,因為經濟發展到了目前的階段很難維持高速發展。提出一個中國夢、強國夢,當然這想法也有助於提升習近平個人的威望、個人的影響力。
“紐約時報” 還指出,“安全”一詞在習近平報告中出現了55次,次數是胡錦濤10年前作報告時的兩倍多。習近平指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北京維權人士胡佳則認為,“安全”與“矛盾”存在因果關系。
胡佳: 社會矛盾突出導致了中共體制的不安全,以及公眾對各級官員和部門構成壓力,這樣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
曾在以往的中共黨代會上頻繁出現的另一關鍵詞:市場,習近平在報告中使用了19次, 遠低於江澤民在1997年黨代會上的51次。中國問題專家胡星鬥指出,這反映了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決定作用的承諾淡化,政府主導經濟被視為優先。
胡星鬥:它更強調的是政府治理,民生改善,建立社會保障網等等。不僅是市場提的少,對民營企業提的也很少,只提了一次。但是民營企業現在存在的問題非常多,很多民營企業家不敢也不願投資,希望把資金撤退到國外去。盡管在這之前也多次強調要保護民營企業的產權,但實際上還是很少有真正的落地措施。怎樣約束公權力對民營企業的各種敲詐勒索,怎樣建立法制的保障,的確在這方面有不足。
(特約記者:高峰 責編:石山/吳晶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